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从黑马到文化现象,为什么只有《唐诡》做到了?

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

作者|夏颂

编辑|章鱼

《唐诡》第三季回归,刚一播出就成了全网爆火的现象级国产剧。

开播4天爱奇艺热度破万,Netflix冲入全球非英语剧TOP10,以断层数据登顶近五年古装悬疑剧之巅。

没有流量明星加持,不是所谓的网文大IP改编,连续三季豆瓣都在8分以上,热度一季高过一季,《唐诡》IP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普通电视剧,成为了一种文化标杆。

从黑马到成为文化现象,《唐诡》是怎样做到的?为什么只有它能做到?

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

3季《唐诡》,文化爆款IP新模版

作为忠实诡友,看第三季只会忍不住感叹:“《唐诡》,你是真的权威”。

如果说前两季《唐诡》还是口碑好的良心剧,今年《唐诡》的影响力足以撬动文化现象。

电视剧千千万,能把观众反馈真切融入后续创作的本就罕见,《唐诡》却早已构建起了一套成熟的“观众参与式文化”。

一方面,让观众呼声高的老熟人集体返场,在新故事中不断生长出新的角色命运。

另一方面,剧组认真对待每一个观众评价,在细节上“主动听劝”,观众的反馈被真切地融入后续创作,不仅丰富完善了《唐诡》的剧情,也收获了观众的热情和忠诚。

在《唐诡》系列里,电视剧与观众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播”与“看”,而是形成了一种深度互动:

观众不仅是屏幕外的旁观者,而是《唐诡》IP成长的参与者与共创者。

尊重观众的电视剧,本该风生水起,破风出圈。

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

除了构建新的观众参与式文化之外,《唐诡》系列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古装电视剧文化——“二楼美学”。

“二楼美学”概念,来自于《唐诡》编剧魏风华,他认为《唐诡》既不同于一楼“历史正剧”的严肃,也区别于三楼“仙侠古偶”的完全架空,巧妙地平衡了历史的真实感与想象的瑰丽感,为古装剧创作开辟了一个兼具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的新方向:

可信的奇谭。

《唐诡》系列的故事,根须深扎入在大唐盛世的历史土壤,在坚实的历史地基之上,剧集才能尽情挥洒着对中式志怪的奇幻想象。

主角团“上达朝堂,下入俗世”的设置,使得观众不仅能沉浸式体验盛唐繁华的同时,还能了解到真正的唐朝历史:

比如众多文物的历史发展背景,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独孤羊印信、河南博物馆的天后金简等等。

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

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

观众参与式创作,独有的二楼美学,《唐诡》已然站到了国产剧少有的高度。

而它真正的权威之处在于,并非一季如此,而是季季如此。

在续作乏力成为行业常态的今天,《唐诡》作为原创IP,绽放出了超强生命力的魅力,并树立了一个IP长期主义运营的范本:

为观众提供真正的审美供给的作品,让其成为观众互动参与、寄托感情的文化载体,并赋予历史、文化鲜活的生命力,让IP长红。

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

《唐诡》宇宙里

是一代人的情绪共振

在信息过载的当下,有人认为观众已经不爱看长剧或者信息密度太高的剧。

一路长虹的《唐诡》系列,恰恰是这句话最好的反驳:

一步一史料的情况下,观众打开任意一季《唐诡》,基本都能在10分钟内理清人物关系,一个单元过去就会主动提出“补课”的新目标。

与其说是观众不爱看长剧了,不如说观众渴望的是《唐诡》系列提供的稳定且不断进化的看剧体验。

《唐诡》作为原创的IP故事,正是对这种渴望的最佳回应,它承诺了一段可知、可控、可延续的精神愉悦旅程,让观众敢于投入时间和情感,而不必担心被辜负。

观众是“唐诡宇宙”的见证者与共建者,稳定且不断发展的世界观也是观众产生情感依赖的核心锚点。

不同于改编性质的IP宇宙,原创IP的魅力在于未知、探索和成长。3季下来,观众跟着主角团一起侦破多起迷案的同时,一起深入朝堂、市井和大唐疆域,不断拓展唐诡世界的边界。

重回长安可见旧人,向外仍有许多未知角落等待发现,这种安全又惊喜的观剧体验驱使观众持续回归,期待、探索即将发生的新故事、新人物关系,不知不觉也加深了观众与唐诡宇宙的联系。

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

让《唐诡》从一部电视剧形成“唐诡宇宙”的因素,除了稳定世界观之外,还有观众与角色“命运共舞”。

作为原创IP,《唐诡》塑造了无数身份、地位、职业、文化素养、精神品格各异的人物,每个配角都映射着社会的不同面向,角色有血有肉,人物身上的所有情感表达都跨越千年获得共鸣。

当观众从第一季开始追随,他们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唐诡》IP成长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们的讨论、玩梗、二次创作,甚至对剧情、角色的批评和建议,都可能影响后续系列的创作。

比如,让呼声高的角色返场,以新角色返场的轻红与春条、刘十七和列那、秦孝白与和尚,补足很多角色在命运上的遗憾的同时,旧的人、故事和新的人、故事在平行时空中形成“闭环”,填补集体性的“意难平”。

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

呼应观众声浪的同时,《唐诡》也做到了真正的“听劝”:原本剧中妆发本就高度还原朝代,但有观众主动提出唐代中华民族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影响,并不会打耳洞、戴耳饰。因此到了第二部、第三部,哪怕富贵如大长公主满身金银,也未再佩戴过任何耳饰。

观众投入的不仅是时间,还有自己的智慧和情感,这种“养成感” 建立了极其牢固的情感纽带,使得他们对IP的忠诚度呈指数级上升。

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

醇正的诡味,来自于文化寻根

事实上,从题材选择开始,《唐诡》系列就注定会引发新的文化热潮。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彭慧 从看到剧宣时的“唐朝““志怪”这两个词就直接入坑了。

“提到大唐盛世,多数人会立刻想到繁华或者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名字。事实上,但少有人知道志怪小说是唐朝文化的另一个代表。选这个题材说明《唐诡》真的有点子东西。”穿越漫长历史周期,从唐文化脉络中梳理出历久弥新的中式内核,在此基础上挖掘深入,重新构建适合这个时代的故事,这是《唐诡》系列真正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3季以来,《唐诡》每条故事主线、每一个单元系列,都有据可考:

故事发生的时代正是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所引领的“开元盛世”初期,整个帝国处于一种表面繁华、内里暗流涌动的状态,每个剧情高潮点对应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比如第二季西行的路线是根据严耕望的《唐代交通图考》里长安到敦煌的地图来做的。

内容上,参考了《酉阳杂俎》《博物志》,还有知名度更低一些的《独异志》《闻奇录》等等。而剧中“金吾卫”“大理寺”“吏部侍郎”“参军”“橘县尉”等官职和机构,都严格符合唐代的官制。

同时从长安街头的胡商、酒肆,到人物的服饰、妆容,再到饮茶、饮酒的习俗,都高度还原了大唐的开放与繁华。

从厚重文化中生发出的故事根脉,扫去“冷门历史”上的层层灰尘,又勾起观众对历史的求知欲与共鸣,历史和《唐诡》都熠熠闪光。不管观众从哪季进入“唐诡宇宙”,都可以快速找到对应的历史切片,满足对那个“熟悉又陌生”的时代的想象。

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

历史的意义并非只是“过去的故事”,而是与当下交相呼应。

如果说唐诡宇宙的生命力始于历史,那它的勃发则来自于《唐诡》系列对历史的创造性转化。

被称为“封神单元”的《仵作之死》中的《放妻书》,出自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官私文书,它虽然属于唐代,却打动了无数现代年轻人,“又相信爱情”了的声音此起彼伏。

虽然是古代,但《唐诡》中的女性也被赋予普通个体的野心、能力。最新的剧情中“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的故事,更是引发无数网友讨论。

讲历史,却不只是讲历史,《唐诡》透过历史传递的价值观,也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现在的年轻人。正如一个网友所言:

“不敢想我要是小时候看这样的剧长大,得是个多么自信的小女孩。”

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

《唐诡》让盛唐的历史厚度、开放包容,甚至是唐人的精神都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魅力。从长安到敦煌再到长安,从志怪小说到五千年的脉络,从历史书上的文字到可见、可追、可共鸣的故事,不断扩容宇宙的地理版图与人物群像,让唐诡宇宙具备了持续生长的可能。

至此,《唐诡》不再只是一部剧,“唐诡宇宙”也不仅仅是系列故事,而是一个跨群体讨论的文化议题。

当“提到中式探案就想到《唐诡》”成为共识,当追剧变成一场对传统文化的集体探寻,这个IP便完成了从剧集爆款到文化符号的蜕变。

如此看,《唐诡》系列成为文化现象是必然。

当行业摒弃浮躁,回归创作的本质,用有温度、有质感、有创新的作品去回应市场时,观众也愿意用时间和热情投票,交融共生出既有国民度又有厚度的文化现象。

而《唐诡》系列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诚意”战胜“流量”的胜利,是深耕内容、尊重观众、敬畏文化的必然结果。

正如“绚烂的大唐就像一面镜子”,《唐诡》这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光怪陆离的奇闻诡事,更是国产IP应有的生长逻辑。

原创力在今天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一个精彩的故事,更在于创造一个能够不断生长精彩故事的、值得信任的“世界”本身。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专访|唐诡宇宙的“二楼美学”》2024-08-20

艺绽《主打一个听劝,“唐诡3”开播就爆不无道理》2025-11-12

RECOMMENDED

你为什么喜欢看唐诡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凤凰WEEKLY」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星标一下★为了更好的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