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提高反诈意识
小孩姐一句话保下了姥姥一辈子的积蓄。
五年级女孩在新学期的反诈课上分享了自己姥姥在暑假差点被骗的经历:
暑假时,姥姥接到了一陌生电话。
对方说她开了一个直播会员,每个月会自动扣钱,最好将其注销。
姥姥一听便要按照电话那边的指引操作手机。
女孩在姥姥身边见状立刻说:
“姥姥,你根本没有开过会员,他可能是骗子,你不要信他的话!”
并且在姥姥挂断电话后,她再次叮嘱道:
“一般让你取消会员的都是骗子,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再被骗了哦!”
的确,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甚至越来越多的诈骗分子将黑手伸向老人、未成年人。
为此,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多了解想相关内容,培养敏锐的“诈骗嗅觉”,以免上当受骗!
11岁的小袁刷短视频时,突然收到一条私信:
“找个没人的地方,有急事!”
发消息的人自称是“警方”,语气严肃地告知小袁,他的父母手机中暗藏诈骗资金,需他立即配合调查,否则将将立即逮捕其父母。
起初,小袁并不相信对方,但对方随即发起视频通话,屏幕那端的人身着“警服”,手持“警官证”,以不容置疑的态度威胁道:“不按指示转账,我们就上门抓人!”
恐惧之下,小袁为了“解救”父母,偷偷拿起父母手机,按照骗子的指示一步步操作,将内的资金分批转入支付宝和微信账户。
短短几个小时内,他就完成了77次转账。
而为了掩盖罪行,骗子还胁迫小袁删除了所有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企图抹去一切痕迹。
直到小袁父母发现账户异常,才惊觉孩子遭遇了诈骗。
不少人看后感慨:
“家长还是别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为好,毕竟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骗子的手段太多,尤其是他们会利用孩子的纯真与恐惧,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设计出各种精妙的骗局。
比如,“免费送游戏皮肤”、“明星签名照抽奖”、“解除防沉迷系统”……
为此,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啊!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10岁的小雨在写完作业后,像往常一样拿起爸爸的手机刷起了短视频。
这时,一则“免费送猫”的视频瞬间吸引了她的目光,那毛茸茸、软萌可爱的小猫形象让她忍不住点了赞。
很快,视频博主发来私信,热情询问小雨是否想要一只可爱的猫咪,还特意强调“小猫完全免费,只需支付一点邮费就能送到家”。
小雨的心一下子被这只“免费”的小猫俘获了,她满心欢喜地按照对方要求转去了邮费。
可没想到,对方随后又以需要垫付体检费、航空箱费用等为由,不断诱导小雨转账,还信誓旦旦地承诺,等小雨收到猫咪后,这些费用都会如数返还。
天真的小雨信以为真,一次次扫码支付,前前后后竟转出了6000多元。
然而,左等右等,那只承诺中的可爱猫咪却始终不见踪影。
直到小雨的爸爸偶然间发现手机里的转账记录,这才意识到女儿遭遇了诈骗,立刻毫不犹豫地报了警。
令众人没想到的是,警察找到嫌疑人时,发现对方竟是一名年仅17岁的男孩。
这个男孩坦言,“免费送猫”是他从网上学来的诈骗手段,而从小雨那里骗来的钱,早已被他挥霍一空。
男孩的家长得知此事后,又惊又气,但还是积极配合,返还了小雨被骗的全部钱款。
此事一出,网友们纷纷表示家长要好好教育孩子,防诈骗,也要不去骗人。
也有人气愤表示,利用孩子的爱心实施诈骗行为实在太过无耻。
我们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保持内心的善良与纯真,用温暖拥抱世界。
但也不要忘了多一分警觉,学会在纷繁社会中保护自己。
家长应当教会孩子识别和化解风险的能力,让他们既怀抱温暖世界的爱心,又练就识别陷阱的慧眼。
前段时间,一名11岁男孩的奶奶遭遇诈骗,他一眼识破骗局,果断叫爸爸报警,守住了钱包。
民警上门夸男孩反诈意识强。
于是众人就看见小孩哥傲娇叉腰,细数常见诈骗套路:
“有投资的、直播的、还有微信推销的,很多,这我看多了!”
看得出来,小孩哥的反诈意识很强了。
但此事也给大人们提了一个醒:
大人在悉心教导孩子树立反诈意识的同时,自身也绝不能放松警惕!
切莫因自己社会阅历相对丰富,就天真地以为能轻易识破所有骗局,从而对反诈知识掉以轻心。
但凡涉及金钱交易,还是个人隐私信息,无论大人还是孩童,都务必时刻保持高度警觉,以免上当受骗!
我们要牢记:
天上不会掉馅饼,网上从无白得的福利!
那些看似唾手可得的“福利”,往往暗藏精心编织的陷阱,切莫因小失大。
另外,若真的遇到诈骗也不要慌,及时报警求助,警察叔叔会帮助我们。
真正危险的是缺乏警觉,陷入骗局却不自知。
因此无论成人孩童,都需持续学习防诈知识,提升反诈能力,方能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