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早上好!这里是奔向希望家长课堂,我是心理咨询师彭老师。
今天是2025年9月19日,这次讨论的话题跟家庭教育好像没有关系,但是看完之后,可能又会觉得,这是一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
9月3日北京天安门那场举世瞩目的大阅兵,相信大家都看了,带给大家震撼的体会就是,我们的祖国妈妈,在向全世界”秀肌肉”了,一句”覆盖全球”,亮出我们的洲际导弹东风—5c等国之重器,把那些狼子野心、试图再次侵略中国的国家和团体,集体给强行”闭麦”了。
那么,彭老师除了关注”覆盖全球”的全民骄傲热点之外,还观察到一种很微妙的现象,那就是,几乎被问到的人,都会承认,在观看93大阅兵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流泪,没有预兆,眼眶里突然就充满了眼泪,止都止不住。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十几亿人,在观看大阅兵这种宏大叙事的场景时,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热泪盈眶?
其实从心理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一、集体记忆的唤醒
阅兵场景,如整齐的方队、先进的装备、激昂的军乐,会激活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唤起对历史创伤(如抗战时期屈辱记忆)与民族复兴的双重情感。这种情感积淀在看到国家强盛时被强烈触发,形成感动与自豪的交织体验。
二、历史与现实的联结
阅兵通过展示抗战元素,如八路军、新四军方队、功勋荣誉旗帜等,将个体与民族历史深度绑定。观众在视觉震撼中感受到山河无恙,吾辈自强的精神传承,尤其是青少年通过阅兵直观理解历史,强化了民族认同感。
三、仪式的象征意义
阅兵作为国家级仪式,其庄重性与神圣性通过细节设计,如升旗手的挺拔姿态、抗战老兵观礼,传递出对先烈的缅怀,对和平的珍视。这种集体性的情感宣泄,使个体在宏大叙事中找到情感归属。
四、文化心理的深层共鸣
荣格心理学中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指出,人类对英雄主义、集体荣誉等原型具有本能共鸣。
阅兵中展现的纪律性、力量感与牺牲精神,契合了中华民族对家国情怀的文化基因,引发情感共振。
这种情感反应并非个人情绪波动,而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刻的集体投射,体现了对和平发展的珍视与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综上,很多人都在93大阅兵时,会情不自禁地流泪,那就太正常啦。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那天,看阅兵了吗?如果工作繁忙还没来得及看,请抽空去央视看看阅兵回放,相信只要是中国人,在看到洲际导弹东风系列等国之重器强大气场的时候,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爱国基因就会被激活,就会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因为坚强勇敢的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欢迎点赞评论和转发,把文章分享出去。
孩子的心理世界是一座五彩斑斓的宝藏,让我们带着爱和欣赏,一起去探索吧!
奔向希望,给你力量!
眉山奔向希望心理咨询工作室欢迎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