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川岳麓高级中学数千名学生食物中毒”的谣言引发网络关注。该消息因精准触及“食品安全”“学生群体”两大敏感点,迅速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多个社交平台扩散。对此,涉事学校次日便辟谣发声,多地媒体与政务官微同步联动形成辟谣矩阵,高效阻断舆情发酵。其中,当地部门采用“黄金期响应、多层级联动、公信力背书”的方式应对谣言,不仅有效化解了公众的焦虑与疑虑,更让舆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防止舆情进一步升温、发酵,为其他学校及教育部门处理类似谣言,提供了可直接参考的实践范本。
一、事件概述
9月6日,网络上突然出现“银川岳麓高级中学数千名学生食物中毒”的消息,因关联“食品安全”“学生群体”等高敏易燃话题,该消息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传播后,引发关注。
对此,9月7日,宁夏岳麓高级中学通过其官微辟谣称,目前,该校共有在校学生1200人,经查9月3日至5日,因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膝关节错位、高血压等请病假 22 人次,所有外出就医学生诊断结果均与食物中毒无关,并保留追究造谣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9月8日,宁夏卫视、宁夏交通广播等当地媒体转发学校的辟谣内容,进一步向公众澄清事实。9月9日,青岛网警、广州增城发布、大象新闻等的媒体、政务官微持续转载辟谣内容。通过官网、媒体、政务新媒体矩阵同步发声,形成辟谣合力。
(图片来源于岳麓高级中学微信公众号)
二、相关部门应对谣言的可取之处
在“银川岳麓高级中学数千名学生食物中毒”谣言处置中,当地部门及相关主体的辟谣行动展现出极强的时效性与系统性,有效阻断了舆情升温发酵的路径,其可取之处集中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响应速度精准契合舆情黄金期。谣言于9月6日出现后,涉事学校次日(9月7日)便通过官微直接发声,不仅明确否认“食物中毒”传言,更以“1200 名在校学生”“22 人次病假及具体病因” 等数据化信息击碎模糊谣言,同时亮出“保留法律追责权利”的态度 ,这种“24小时内快速响应 事实细节支撑 法律震慑”的组合,既抢占了舆情引导主动权,又避免了公众因信息真空陷入焦虑猜测,从源头遏制了谣言扩散的“窗口期”。
二是构建多层级辟谣矩阵,遏制谣言传播空间。辟谣并非单一主体 “单打独斗”,而是形成“学校首发→本地媒体接力→跨区域政务/媒体扩散” 的递进链条:9月8日宁夏卫视、交通广播等本地权威媒体转发辟谣内容,确保信息在事发地精准触达家长、市民等核心关切群体;9月9日青岛网警、广州增城发布等跨区域政务官微、媒体持续转载,进一步扩大辟谣覆盖面,避免谣言向非事发地区“外溢”。这种“本地深耕 跨域联动” 的传播策略,让真相穿透不同地域、不同平台的信息圈层,有效对冲了谣言的传播势能。
三是公信力背书强化信息可信度。从学校官微的“第一手声明”,到地方主流媒体的“二次验证”,再到政务新媒体的 “权威转载”,每一级传播主体都自带公信力属性,相较于零散的个人辟谣,多层级权威主体的同步发声,既解决了公众对“单一声明是否可信”的疑虑,也通过“矩阵式辟谣” 形成舆论声势,加速扭转“宁可信其有”的非理性心态,最终实现 “谣言未形成大规模负面舆情便被平息”的效果,为教育领域舆情处置提供了 “快响应、强协同、重事实” 的参考范式。
三、舆情反思
类似于“银川岳麓高级中学数千名学生食物中毒”等涉教育谣言具有关注度高、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大等特点,加上正值开学不久,涉教育网络谣言一旦传播开来,都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更对家长的信任以及学校的声誉造成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此次宁夏校园谣言事件,从传播角度来看,契合了 "模糊信息 情绪共振 算法助推" 的传播公式。谣言仅提及 “数千名学生中毒”,却未提供具体时间、症状细节或证据,这种模糊表述反而给公众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而食品安全问题历来是社会敏感点,易让家长群体神经紧绷,谣言恰好击中了这种集体焦虑。在算法推荐机制作用下,越是惊悚、越是牵动情绪的内容越容易被推送,形成“信息茧房”效应。
四、对策建议
面对涉教育网络谣言除了要第一时间辟谣澄清外,更需要系统治理,斩断谣言传播链条,并不断铲除其滋生的土壤。
一是要建立及时高效的辟谣机制。辟谣如果不能和网络谣言“抢时间”,网络谣言传播的范围、产生的危害就可能会呈几何级增长。因此,教师、学校等容易被网络谣言误伤的主体,在发现相关谣言后要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则要与主流媒体、网信部门等建立畅通的联系机制,确保网传信息证伪后能第一时间发声,并加大辟谣信息的曝光、推送力度,尽量缩短辟谣信息与网络谣言之间的时间差。
二是要加大对涉教育网络谣言的打击惩处力度。此类网络谣言之所以频频出现,重要原因之一是违法犯罪成本太低。只有加大打击治理力度,从谣言的制造、传播、获利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查处,该罚款的罚款、该拘留的拘留,并充分曝光,提高造谣传谣的代价,不法之徒才不敢轻易“碰瓷”教育内容。
三是要帮助学生家长等群体提升网络素养,精准识别谣言。一些学生和家长轻易相信转发信息,导致了网络谣言的病毒式传播。学校、教育、网信等部门有必要围绕学生和家长精准开展网络素养提升工作,帮助他们学会怎样精准识别网络谣言、面对网络谣言该怎样应对处置等。如此,网络谣言及其背后暗藏的骗局才不至于轻易得逞。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