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夜爆红,有些人摔一跤就趴下再也爬不起来。杨烁这一路,既不是躺赢,也不是一夜回春。要说起他的高光时刻,还得是将近九年前的《欢乐颂》,那个时候的小包总,痞帅、有钱、有情有义,男女老少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可惜,一部戏让他站上巅峰,一连串风波又让他被推下深渊。爆红和爆雷之间,命运拧巴得让人唏嘘。
不是靠一张脸混圈子,不是只会炒八卦上热搜,更不是靠团队包装出来的“硬汉”人设。那几年杨烁确实红得发紫,代言、广告、戏约滚滚来,但红得快,摔得也狠。2016年《欢乐颂》大火,杨烁和刘涛组的“启包夫妇”CP感拉满,戏里甜,戏外也甜。可惜,这甜得太真,反倒成了把柄。
宣传期,两人各种搂肩贴脸,甚至在活动台上直接亲吻,照片一出,评论区直接炸锅。有人觉得是营销,有人觉得越界。关键是,两人都有家庭,孩子都不小了。观众不是没见过炒CP,但这么“真情流露”,在那个节点上,谁都觉得膈应。后面更是雪上加霜,杨烁被拍到深夜与其他女性同框,绯闻满天飞,甚至有传言说夜宿女方住所。“霸总专情”人设一夜崩塌,原本的国民男神,成了“油腻大叔”。粉转黑、路转粉,网络上骂声一片,昔日的宠儿成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
感情风波还没过去,事业上的危机就跟着来了。2018年,国家发布“限薪令”,演员片酬要收紧。杨烁手里有部《异乡人》,原本谈好8750万的片酬,平均一集350万。政策一出,剧组想降到4800万,杨烁咬死不松口,坚持原合同。双方僵持,剧组直接停机。这事一传出来,网上全是骂他顶风作案、不知收敛。原本的“拼命三郎”,突然成了“钱眼里钻的典型”。不是大家不理解演员挣钱,但在全民都在喊着要规范的时候,还在跟剧组死磕,这口碑就彻底掉到谷底了。
不是只靠绯闻红,不是靠人设活,更不是靠流量撑。杨烁这波操作,把自己的人气败了个干净。事业受挫,形象崩塌,他开始转向家庭综艺,带着老婆王黎雯、儿子杨雨辰上了《我最爱的女人们》《爸爸去哪儿6》。本想靠“国民好丈夫”“好爸爸”洗白,结果节目一播,反倒让人看清了另一面。
他没有在镜头下温柔体贴,也没有展现出宠妻狂魔的样子,更没有在教育孩子时多点耐心。节目里,对老婆冷漠,动辄发火,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和儿子一起录制时,零下二十多度逼孩子户外锻炼,孩子犯错就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围观的嘉宾都看傻了,弹幕上全是“家暴型起床气”“爹味教育”等。曾经苦心经营的“好男人”形象,彻底碎了一地。
不是没想过翻身,不是没努力过自救,也不是没人劝过他低调。可娱乐圈是个放大镜,哪怕是一点小瑕疵,都能被无限放大。那几年,杨烁几乎没了存在感。有人说,他是把一手好牌打烂了。也有人觉得,这就是命。
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拧巴。2025年夏天,杨烁42岁,顶着一头白发、满脸胡茬,在《以法之名》里演了个“黑社会老大”万海。开场一身囚服,法庭里眼神狠得让人不寒而栗。那场隔着栏杆逼律师复述台词的戏,弹幕全在刷:“认不出来是杨烁。”观众的关注点不再是他八卦,而是真正的表演。有人说,“终于看到他演技了”。
其实,杨烁这一路真没走什么捷径。出生在黑龙江,家里条件一般,16岁离家去北京闯荡。刷碗、端盘子、在片场跑龙套,什么苦都吃过。不是科班出身,不是一路顺风,更不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那拨人。早年因为学历、口音被人嘲笑,他查字典学普通话,咬牙考进大学。机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全靠自己死磕和不服输。
成名后也不是一味顺风顺水。拍《生死线》时天天吊威亚、熬夜、受伤,一身伤疤都是那阵子落下的。后来和王黎雯低调结婚,有了一儿一女。真正让他爆红,是《欢乐颂》里的小包总。风头来得快,掉得也猛。不是只靠人设红,不是只靠绯闻火,更不是靠炒作续命。杨烁这一路,把观众的信任丢了个精光。
真人秀里的杨烁,和剧里的霸总是两个人。那点行走荷尔蒙的劲头,到了生活里就成了爹味和暴躁。观众不是没见过演员“翻车”,但像他这么快、这么全面的,确实少见。沉寂的这几年,杨烁明显收了心,很少再上综艺,几乎不接大型真人秀,专心演戏。
不是观众健忘,不是丑闻就能一笔勾销,也不是“翻红”就证明一切都过去了。但演员终究还是要靠作品说话。这次靠万海一角翻身,至少让人看到了他还在进步。与其说是洗白,不如说是用心在补课。
现在的杨烁,和当年那个全网追捧的“小包总”完全不同。经历过高峰,也被骂到谷底。走过风光,也走过低谷。不是没犯错,不是没翻车,更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被原谅。
娱乐圈就是这样,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一夜塌房。但能跌倒后站起来,收拾残局,哪怕慢一点、苦一点,也比一味沉溺在流量和人设强。谁都不是天生的“完美人设”,谁都会有低谷和迷茫。但只要愿意改、敢于面对,哪怕是从谷底爬起来,也能走出自己的路。
42岁的杨烁,没了当年的锋芒,但多了点沉稳和自省。这大概,就是成长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