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报时评
“检查完工作,领导们直接走进镇政府食堂。不需人员陪餐,手机一扫,支付十元午餐费,一顿午饭不到半小时就能搞定。”这样简单利落的就餐方式,如今在湖南张家界已经成为公务活动的日常。
就在近日,湖南省张家界市发文称,全市推行市内公务“零接待”,今年1至7月,全市所有乡镇接待费仅0.21万元,同比下降99.95%;4个区县直单位接待费13.76万元,同比降93.71%。消息一出,赢得不少网友点赞,大家说“这改变的不仅是吃饭的方式,更塑造了风气、展示了一种态度”。
公务接待看似小事,却直接关系到公共财政的合理使用。政府每一分钱都源自人民,都应服务于民。过去一些地方存在的“吃喝浪费”,不仅消耗公共资源,更损害公众信任。张家界通过“零接待”改革,实现经费断崖式下降,让财政支出更加透明、高效,真正做到了“政府过紧日子”,也为民生实事腾出了更多资金空间,让公共财政真正惠及于民。
更重要的是,基层干部也实实在在“松了绑”。说实话,以前一提公务接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饭陪座、喝酒客套,基层干部忙前忙后,身心俱疲。干部们不再忙于饭桌应酬,而是真正下沉一线、为民服务。正如一位乡镇干部说:“再也不用为督察组、调研人员花时间准备餐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了。”有数据显示,目前当地信访量下降41%,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升至89%。你看,干部从饭桌走向田间,从应酬转为服务,基层治理效能实实在在地提升,是不是值得点赞?
一顿十块钱的饭,好像不算是大改变,但它却让公务活动回归本质,“工作就是工作,吃饭就是吃饭”。干部关系变得更清爽,基层环境更加务实,政府形象也更加亲和。这也说明,好的政策不一定需要大动干戈,有时候从小处着手,反而能推动真正有意义的改变。
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我们不禁要问:张家界的“零接待”为何能真正落地?其实,制度要扎根,关键靠执行。当地深刻意识到“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主动扫码就餐,谁也不搞特殊,以上率下推动“自己吃食堂”成为新风尚。另外,监管中的技术加持也至关重要。全市255家机关食堂实现“扫码支付 明码标价”,数据接入“互联网 监督”平台,实现全流程透明管理。这种技术赋能监督的模式,不仅让违规行为无处藏身,也体现了现代政府治理的智慧。
所以你看,好的政策不一定高大上,但一定接地气、能落实、见真效;不仅要敢于亮剑,更要善于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零接待”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呼唤更多地方走出“舒适区”,用勇气和智慧破解传统治理难题,把节省下来的资源和精力真正用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张家界用“零接待”这把钥匙,同时打开了财政减负、基层赋能和作风转变三扇大门。这样的改革,不仅值得点赞,更值得深入借鉴、广泛推广。张家界已作出表率,其他地方,还在等什么?
作者:郑力吉
主播:李芸聪
拍摄&剪辑:朱颖颖 付小桐
监制:梁冰清朱一鸣 编辑:葛羚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