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军迷群里,一条“歼20被F35咬尾,靠僚机才逃脱”的截图疯传。
我边啃面包边扒美军太平洋空军司令2022年原话——“接近但未交战,中方飞得很专业”。
“咬尾”剧情纯属添油加醋,给你一份“东海短暂接触”最全复盘:谁先发现、谁占上风、哪些性能被高估。
01 先放结论:美军原话没提“咬尾”,歼20没吃亏
官方来源:2022年3月,美军太平洋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在米切尔研究所在线研讨亲口证实:
“F-35和歼20在东海上空相对接近”;
“不算交战,中方飞得很专业”;
“空警500的长距杀伤链让人印象深刻”。
中方回应:国防部发言人吴谦3月31日记者会:“美军机靠近中国领空,中方必要应对,正当合理。”
媒体放大:部分自媒体将“相对接近”解读为“咬尾锁定”,原话无此描述。
一句话:“被追尾”是演义,“体系对抗”是事实,双方均保持克制,未发生冲突。
02 东海“擦肩”经过:预警机先发现,歼20上前确认
节点
美方叙述
中方能力
发现阶段威尔斯巴赫:“空警500引导歼20”
空警500有源相控阵雷达对隐身目标探测距离>300km
接近阶段“相对接近,未交战”歼20超音速巡航1.8Ma,鸭翼 矢量高机动
导弹对比AIM-120D射程150km
霹雳15双脉冲200km 末段机动
隐身对比F-35全向RCS 0.001㎡
歼20正面RCS**<0.001㎡,侧面优化优于F-35**
结论推导:空警500先发现F-35→引导歼20上前目视确认→美军撤退,不存在“咬尾锁定”。
03 性能对比:F-35被高估在哪?
项目
F-35C
歼20
设计定位联合攻击机多用途
重型制空空优
最大速度1.6Ma
**1.8Ma **(WS-15)
超音速巡航无有(WS-15)
机动性常规布局瞬盘18°/s
鸭翼 矢量瞬盘>28°/s
导弹射程AIM-120D 150km
霹雳15200km 双脉冲
隐身侧面RCS 0.01㎡级别<0.001㎡正面,侧面优化
代差结论:F-35多用途兼顾对地,空战机动 导弹射程 超音速巡航均落后歼20,“被咬尾”纯属想象。
04 美军原话复盘:威尔斯巴赫其实夸了歼20
“I was impress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flight of the J-20..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that they have with the KJ-500 is impressive.”
——2022年3月米切尔研究所原声
翻译重点:
“professional flight”=飞得专业,未批评机动;
“command and control impressive”=体系作战优秀,承认预警机 战斗机杀伤链成熟;
未提“lock-on”“tail chase”=无锁定、无追尾。
外媒添油:部分媒体将“impressed”解读为“感到威胁”,原意是技术认可,非“吃亏”。
05 后续动态:2022年后双方都在补功课
中方:2023年央视披露歼20常态化东海南海巡逻,2025年产量超300架,体系作战更成熟;
美方:2023年南海F-35坠机暴露可靠性问题,2024年加速采购E-7预警机,弥补对隐身目标探测短板;
相遇频率:2024年美军F-35在东海遭遇次数↑,双方均保持安全距离,未再出现“接近”公开报道。
06 四类谣言别转发
①“歼20被锁定”——原话无“lock-on”;
②“靠僚机支援才逃脱”——原话无“支援逃脱”;
③“F-35单方面碾压”——威尔斯巴赫原话夸了中方体系;
④“东海发生狗斗”——双方均确认“未交战”。
07 给军迷的三句话
看到“咬尾”先找原话:美军司令原声无“锁定”,添油加醋当小说;
看到“碾压”先对比数据:歼20超音速 导弹射程 机动均优于F-35C;
政策疑问先问官方:国防部记者会、美军公开研讨会才是第一手信源。
08 写在最后:高估F-35,就是低估体系作战
我把对比表发到群里,军迷朋友笑呵呵:“原来美军司令是夸歼20专业,不是喊吃亏,那我放心了!”
“被咬尾”是演义,“体系对抗”是事实,歼20 空警500先发现、先引导、先占位,F-35在东海没占到便宜。
下回再看到“歼20被追尾才逃脱”的夸张标题,把这篇文章甩过去,让真相跑得快一点!
(觉得有用,点个“在看”,转给最爱发“咬尾”截图的军迷,咱们一起让谣言止于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