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商务部长的一番言论引发关注。其声称“美国发明的稀土被抢走产业,是因为中国低价抢市场”,然而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实则是美国自身战略失误导致其稀土产业陷入困境。
稀土元素的发现是欧洲科学界经过一个多世纪接力取得的成果,美国在1947年用离子交换法成功分离出最后一个天然稀土元素镥,但这只是漫长发现过程中的最后一步确认,根本不能将其视为美国的“发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加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矿供应了全球约70%的稀土,但随着经济自由化和去监管化浪潮,美国企业因稀土精炼的高污染、高成本、高人力投入等问题,主动将相关产业外包到中国,以获取资源出口的利润,这是美国稀土产业被动的根源。
而中国在承接产业转移后,依靠持续不断的技术革新、工艺提升以及规模化生产,打造出了全球最为完备、最为高效的稀土产业链条。如今,中国稀土开采量约占全球70%,掌握源头;全球超80%的稀土相关专利在中国人手里,形成了稳固的技术防护沟;尤其关键的是,价值更高的中重稀土,中国储量占全球80%以上。
美国如今大力扶持本土稀土企业,但重建产业链面临诸多困难。如人才断层问题,全美能系统培养稀土工程师的高校不到五所,而培育一名合格的稀土工程师需涉及繁杂的冶金、化工等专业知识,实际培育时长至少为五年;资本市场对采矿业这种投资周期长、回报慢、重资产的传统行业也缺乏兴趣,导致其难以获得持续且耐心的长期资本投入。
美国指责中国“抢走”其稀土产业,不过是掩盖自身战略失误的借口。美国当年主动放弃高成本、高污染的产业链环节,如今却想指责中国,这种说法在全球产业链的实际情况面前显得十分空洞。
延伸阅读:
业务联系:
彩蛋:1.喜欢公众号内容可以动动手指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