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成河道,车库变泳池,台风“麦德姆”让文昌临海街道的居民们,仿佛回到了11年前被“威马逊”支配的那个夏天。
2025年10月5日,今年第4号台风“麦德姆”携风带雨直扑海南。在文昌,呼啸的狂风掀起数米高的巨浪,海水倒灌让临海街道秒变“水城”,沿街商铺、居民楼纷纷进水。
“水来得太快了,十分钟不到就淹到了大腿,”文昌清澜港附近居民王先生站在二楼阳台,拍下了浑浊的海水涌入街道的画面,“这场景,跟11年前的‘威马逊’太像了。”
台风来袭:街道成河,车辆如舟
“麦德姆”带来的风暴潮与天文大潮叠加,导致文昌多地发生海水倒灌。
在文昌清澜墟,主干道变成湍急的河流,不少车辆在水中艰难前行,激起层层波浪。沿街商铺店家忙着用沙袋、挡板堵住门口,但仍挡不住不断上涨的海水。
“我店里昨晚刚进的货,全泡汤了,”一家海鲜超市的老板一边往外舀水,一边苦中作乐,“这下真成‘海鲜’超市了。”
居民们拍摄的视频显示,海水裹挟着泥沙、垃圾不断涌向街道,低洼地段的居民楼一层几乎全部进水。不少居民只能转移到楼上等待救援。
居民回忆:似曾相识的惊心动魄
“2014年的‘威马逊’,水也是这么涨起来的,”在文昌生活了六十多年的陈大爷回忆,“不过这次政府预警更及时,我们提前就把一楼的东西搬上楼了。”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重创文昌,导致大面积停电、停水,道路中断,给当地居民留下了深刻记忆。
“那年的‘威马逊’让我损失了十几万,这次学乖了,”经营民宿的林女士告诉记者,“收到台风预警后,我们立即把电器、家具都搬到了二楼,虽然麻烦,但总比全泡水强。”
紧急救援:连夜转移,不漏一人
面对台风威胁,文昌市提前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
“从10月4日下午就开始转移低洼地区和危房内的群众,”文昌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安排了专门的安置点,提供食物和饮用水,确保不漏一人。”
与此同时,多支救援队伍严阵以待。蓝天救援队队长张华表示:“我们出动了三艘橡皮艇,随时准备救援被困群众。”
截至10月5日中午,文昌共转移群众约2.3万人,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居民自救:苦中作乐的海南人
面对台风,乐观的海南人总能苦中作乐。
“水进家了,就当做免费大扫除,”一位正在清理积水的居民笑着对记者说,“反正每年都要来这么一两次,习惯了。”
在微信朋友圈,文昌人纷纷晒出自家“海景房”的实时视频。有人调侃:“出门就能抓鱼,实现海鲜自由。”“不用去威尼斯,在家就能体验水城风情。”
这种幽默背后,是海南人与台风长期共处形成的豁达与韧性。
专家解析:为何文昌屡遭海水倒灌?
海南省气象台专家解释,文昌沿海地势低平,加上岸线向外海突出,极易受到风暴潮影响。
“当台风从东南方向来袭时,文昌首当其冲,”专家表示,“风暴潮与天文大潮叠加,海水就会越过防波堤,涌入地势较低的街道。”
专家提醒,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台风强度可能增强,沿海地区应加强防护设施建设,提高抗台风标准。
台风季提醒:这些准备你做好了吗?
及时关注预警: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最新台风动态;
储备应急物资:准备至少2-3天的饮用水、食物和常用药品;
加固门窗:用胶带贴成“米”字形,防止玻璃破碎;
转移高处:将贵重物品、电器转移到高处;
避免外出:台风影响期间尽量待在安全室内;
警惕二次灾害:注意防范山体滑坡、内涝等次生灾害。
截至发文,台风“麦德姆”已逐渐远离文昌,但海水倒灌造成的影响仍在持续。当地干部群众已投入灾后清理和恢复工作。
面对台风,海南人既有敬畏自然的谨慎,也有笑对风雨的豁达。这种智慧与韧性,或许正是他们能与台风共处千百年的秘诀。
欢迎关注本账号,点击下方名片,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天气资讯和生活提醒,守护您和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