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好,这是笔者团队另一个公众号,医疗圈那些事,有趣有料有情况。欢迎关注转发与爆料!
9月中旬,市场传言10余家深圳水贝地区黄金料商相继出现经营异常状况,其中部分跑路,早已人去楼空,引起广泛关注。
其中粤宝鑫贵金属有限公司门店已经关灯闭门,店内物品基本清空,也有部分商家处于正常营业状态当中。
9月26日,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官方发布倡议书称,在当前金价高位波动的背景下,个别商家假借实物黄金交易之名,违规开展类期货性质的“黄金投资”业务。
此类行为潜藏高杠杆对赌、资金链断裂等重大风险,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更直接损害“水贝”整体形象。
司法机关已对相关违法行为立案查处,违规人员将依法追究责任。
从近期实地探访和商户反馈来看,深圳水贝兴隆黄金珠宝大厦6楼的粤宝鑫金料商“爆雷跑路”一事,已经在黄金行业内引发不小震动。
结合多方信息,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影响可以梳理清楚。
粤宝鑫直到9月12号还在正常营业,可9月13号一早上就突然“空店”了——大门紧闭着贴了物业封条,连招牌都已经拆下来。
周边商户说,9月13号凌晨,粤宝鑫的高管还在内部群里发消息,说“法定代表人联系不上、公司被冻结”。
紧接着就把客户对接群解散了,所有业务人员也跟着失联,一点征兆都没留。
现在受害者自己建的维权群里已经聚了400多人,每个人的损失差距不小,少的几万块,多的能到400万。
比如新疆的雷先生,9月10号寄了1.2公斤黄金旧料到粤宝鑫,当时算下来值80万,9月12号对方确认签收后,转天就彻底联系不上;
河南许昌还有家金店,委托他们提纯的1公斤黄金(差不多90万)也被卷走了,照目前的情况估算,总涉案金额可能已经超过几千万元。
其实粤宝鑫平时做的是“锁价交易”:客户交2.4%到3%的定金,就能把当时的金价锁定。
但他们没走正规渠道,而是靠私设的小程序、微信群收定金,既没实际交割黄金,也没做任何风险对冲——
这种模式本质就是变相期货交易,杠杆率超过40倍,比正规期货市场10%的保证金比例高太多。
今年国际金价涨得猛,半年里涨了16%,做空头的粤宝鑫亏得扛不住,最后资金链一断就跑了。
目前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翠竹派出所已经立案,正在追资金流向和涉案人员的行踪。
初步发现有些钱转到了异地账户,但因为交易涉及多个地区,调查还得花些时间。
律师分析,这种模式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如果还存在虚构情况、挪用资金的行为,说不定还会构成诈骗罪。
这事也让市场慌了一阵,网上传“水贝好多金料商跑路”。
不过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澄清说“只是个别企业出问题”。
但确实有几家料商跟着发了清算公告,比如仁成贵金属就亏了7000多万元,现在正卖个人资产还债。
协会也启动了“警示名单”,打算把高风险企业纳进去监管。
之前上海黄金交易所9月5号就上调了黄金延期合约的保证金比例,调到14%来应对市场波动;
协会现在也发了倡议,让行业内别搞高杠杆对赌、加强资金监管,还想推动建一个统一的交易登记结算系统。
但业内人都清楚,水贝市场里一直有场外交易的灰色链条,监管这块还得再收紧才行。
对受害者来说,律师建议先把转账记录、聊天截图、购销协议这些证据都留好,赶紧去警方报案,还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如果要走民事诉讼,按《民法典》能主张合同无效,要求粤宝鑫赔偿,一般法院会判料商承担50%到70%的责任。
现在已经有不少商户联合找律师,准备集体诉讼。
大家以后做黄金交易也得注意避坑:优先选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会员单位或者有正规资质的料商,别碰低保证金的锁价交易;
钱一定要走对公账户,别往私人账户转,也别信“高返利”“零风险”这种话;
如果确实要锁金价,得让料商拿出在期货市场做对冲的凭证,确保能实际交割黄金。
说到底,这次粤宝鑫的事,不光是金价波动逼出来的,更暴露了水贝黄金交易的监管漏洞和行业潜规则——
场外交易的高杠杆、资金池操作,再加上监管没跟上,才让风险攒到了“爆雷”的程度。
以后要想整顿好市场,可能得建个统一的交易平台,把黄金原料交易纳入正规交易所,让资金流、物流都透明;
协会也得建“黑名单”,对违规企业联合惩戒,再多给商户做些风险教育;
司法机关也得明确“变相期货交易”的认定标准,对非法经营、诈骗这些行为罚得更重,才能把秩序拉回来。
对投资者来说,这事也是个提醒:黄金交易既有商品属性也有金融属性,高杠杆投机看着可能短期赚钱,但长期就是“刀口舔血”。
现在金价还在高位,踏实做实物交割、分散投资,才是稳当的办法。
从最近去水贝园区走访的情况来看,粤宝鑫这事儿对整个园区和商户的影响,真不是小打小闹——
既有当下看得见的麻烦,也逼着行业慢慢改路子,跟我聊过的十几家商户,几乎都能说出一堆自己的难处和变化。
先说说眼前最明显的,园区里的人气和生意都淡了不少。
兴隆黄金珠宝大厦6楼本来是核心区,现在路过都能感觉到冷清。
周边商户说,9月中旬那几天,大厦里的客人比之前少了...分之一。
有个开了五年金店的老板跟我吐槽,以前一天能走个十来单,现在有时候一整天就两三笔生意。
“客户要么怕再碰到跑路的,要么觉得金价太高不敢下手”。
不光零售,批发也受影响,上游的精炼厂说最近订单少了两成,下游的加工坊更惨。
有个龙岗的加工厂老板说,从水贝拿的料少了三成,几条生产线都停了一半,工人只能轮班。
更麻烦的是商户之间的信任全碎了。
水贝以前做交易,很多靠的是“熟人脸”,账期拖个三四天很常见。
现在不一样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改成“见货给钱”,账期最多一两天。
还有付款方式,以前偶尔有现金交易,现在几乎没人敢收,都要求走对公账户,私人账户转账根本没人接——主要是怕钱转过去,对方再出问题。
商户们的经营模式也被逼着改了。
之前很多料商做“低保证金锁价”,客户交个2%多的定金就能锁价,现在没人敢这么干了。
有个新疆来的商户,之前踩了粤宝鑫的坑,现在找料商只认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会员单位,每次交易都要对方出示期货对冲的交割单,“哪怕利润少点,也不能再冒风险”。
还有些小商户,因为资金不够,做不了高保证金的交易,干脆就不做锁价了,只做现货买卖,赚点差价就行。
行业里的规矩也在变。协会现在动作挺快,先是搞了个“警示名单”,把几家风险高的企业列进去,不让他们参加协会的活动;
还在跟银行、科技公司搭一个交易系统,说是年底要试运行,到时候交易数据、资金都能监管起来,不用再担心钱货两空。
警察那边也在查,听说已经冻了粤宝鑫一千多万的资金,有商户已经去报案做了笔录,就等后续消息。
不过这事儿也加速了行业“洗牌”。
中小商户日子最不好过,最近已经有十几家小料商贴了清算公告,欠的钱加起来有一个多亿。
有个商户跟我说,他隔壁那家做了三年的料商,前几天突然关门,客户全被旁边的粤豪珠宝接走了——
现在头部企业趁这个时候收客户、扩规模,以后小商户想活下去更难了。
那些撑下来的中小商户,也在想办法找活路。
资金周转不过来的,就去办银行的保理业务,把应收账款抵给银行换钱;
协会还搞了个应急基金,有几家商户已经拿到无息贷款了。
还有些商户不拼价格了,改做定制服务,比如帮客户设计专属款式,或者跟博物馆联名做黄金饰品。
有一家做敦煌IP款的,上个月卖了三百多万,比之前做批发赚得多。
总的来说,粤宝鑫这事儿给水贝敲了个大警钟——以前那种靠高杠杆、熟人交易的粗放模式,现在肯定走不通了。
短期来看,商户们都在熬,客流量、利润都受影响;
但长期看,也逼着大家更合规,比如用正规交易渠道、做风险对冲,协会也在补监管的漏洞。
其实这已不是水贝第一次发生,去年就发生过携400公斤黄金跑路案例了,当时也是引起轰动。
以后在水贝做生意,光靠胆子大不行了,得懂规矩、会风控,还得有点创新的本事,不然很容易被淘汰。
现在园区里虽然冷清,但也能看到一些新变化。
比如有些商户开始做直播卖货,还有的搞黄金溯源,贴个码就能查原料来源,慢慢在找新的出路。
随着国际形势的紧张起伏,经济的下行波动,黄金作为保值避险工具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只是会有周期性的上涨、下跌,每一次重大波动,仿佛海水涨落,间或有台风海啸,都是对行业及从业者的严峻考验。
准备充分、合规经营、资金雄厚的,才能活到最后。
投资人和消费者也要长个心眼,看好了再入场,多学习多调查,不要轻易相信虚假承诺。
天上不一定会掉馅饼,很有可能是陷井。
各位老板,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有诗为证:
粤宝鑫贵已关门,
顾客纷纷欲断魂;
黄金有价情无价,劝君珍惜眼前人。
在读者建议下,笔者团队成立“商君新书书友群”,欢迎已关注本公众号读者入群畅聊,共同进步!
或者扫码添加书友会秘书微信号,拉您入群。
这是笔者团队另一个公众号,可爱的邢老头,在康复理疗祛痛方面多年实操经验分享,欢迎关注转发探讨,共享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