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文有一文的欢喜
你好呀,我是老马识途,见字如面,感恩遇见~~
全文1616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小时候,爷爷常指着肩上那道深深的伤疤说:“这是和小鬼子拼刺刀时留下的。”他的眼神里没有痛苦,只有让我敬佩的坚毅。
直至多年后,当我站在卢沟桥畔,触摸着石狮身上斑驳的弹痕,才忽然明白:那些斑驳的弹痕里,存续着一个民族苦难的记忆。
一、一段悲壮的历史:山河破碎时挺身而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北平的学生,上海的工人,以及广大的农民,他们义无反顾走向抗日的前线。许多人还未来得及留下姓名,就倒在了捍卫国土的弹雨中。
台儿庄战役,官兵们与日军巷战肉搏,鲜血染红了断壁残垣;常德会战,8000守军面对数倍敌军死守16天,最终仅剩83人。这些数字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家庭的儿子、丈夫、父亲。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这是当年响彻神州大地的口号。多少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头也不回地奔赴战场,他们的故事,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悲壮史诗。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革命志士。他们选择了挺身而出,选择了前赴后继,只为子孙能够幸福安康。
二、一首传奇的诗:艰苦岁月中的不屈之歌
抗战的条件极其艰苦。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常常几个人共用一支枪,子弹都要数着用。他们吃的是杂粮糙米,穿的是草鞋破衣,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却创造了无数战斗史上的奇迹。
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华北5000里战线上主动出击,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三次击退日军进攻,捍卫了西南大后方;远征军赴缅作战,在异国他乡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与无畏。
更令人动容的是无数普通士兵的故事。有双腿被炸断仍坚持射击的机枪手,有身绑手榴弹与日坦克同归于尽的少年兵……,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首传奇的诗,吟唱着中国军人不屈的反抗意志!
苦难是一种修行,逆境是一种淬炼。苦难是磨刀石,磨炼出最坚韧的灵魂,老兵的传奇,是对“不可能”最有力的回击。
三、一缕民族的魂:熔在血液中的精神基因
是什么支撑着抗战将士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战斗?是一种根植于血脉的民族之魂。这种灵魂,源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源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源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
在战场上,官兵们同生共死,结下了超越生死的战友情谊。连长牺牲了,排长顶上去;排长倒下了,班长站出来;即使只剩下一个战士,也会继续战斗。这种前赴后继的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
更可贵的是,面对残暴的敌人,中国军人保持了人性的光辉。有中国军医无私救治日军俘虏,有中国百姓冒险保护美国飞虎队员,有部队在自身缺衣少食情况下仍选择帮助老百姓。这些举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仁义与包容。
民族的魂不是在太平盛世中粉饰出来的,而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锤炼而成。抗战老兵就是这种魂的化身。
四、一个强国的梦:战火中诞生的复兴愿景
抗战老兵们当年浴血奋战,为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不做亡国奴,更是为了一个强大的中国梦想。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牺牲,后代能够生活在富强安康的国家中,不再受外敌欺辱。
今天,我们享受的和平与发展,正是建立在无数抗战老兵牺牲的基础之上。当我们乘坐高铁飞驰在祖国大地,当我们的飞船翱翔太空,当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的起点,是那些在战火中牺牲的老兵们。
然而,真正的致敬不是停留在口头,而是要继承他们的精神。老兵们逐渐老去,但他们的精神应该在我们身上延续!这意味着我们要有同样的情怀,同样的担当,为强国梦想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兵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起点,我们要用奋斗延续他们的梦想。这才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纪念,这才是对那些英雄最深的敬意!
同学们,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像老兵那样在战场上保家卫国,但我们有自己的“战场”——现在在教室里刻苦学习,将来在工作中创新创造。我们要牢记:今天的中国不再是1937年的中国,但民族复兴的道路仍然漫长,需要每一代人的接续奋斗。
让我们向所有抗战老兵致敬!不仅用语言,更是用行动;不仅在今天,更是在今后每一天!
感谢您阅读至文未!如果您喜欢,欢迎进入我的公众号主页,阅读我的往期原创文章!
2.我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正名!
关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