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疯传一张表格,说2025年全国高校要集体涨价。很多自媒体发消息,搞得家长和学生挺担心的,甚至有人说"寒门难上大学"。
但我查了资料,发现这事可能不太对劲。
这张表格被很多人转发,上面列了50所高校,说要大幅涨学费。但教育部的数据是,全国有3000多所高校,光本科就1300多所。用50所学校的例子就说"集体涨价",这数据差太多了吧..
而且表格里好多学校根本没公布过要涨价,来源也不清楚。
我查了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这家学校今年刚批下来,学费9.6万一年。但人家定位是实验性高校,今年只招70人,还要考650分以上。这算精英学校,学费自然高。要是用这个例子说普通大学都涨价,跟拿劳斯莱斯价格说所有车贵一样没道理。
公办大学十年都没涨学费。现在的学费标准是2012年定的,大部分理工类学校每年六千元左右,最高不超过八千。
他们钱从哪来?主要是政府拨款,还有校友捐钱。比如武汉大学校庆收到雷军捐的十三亿,但一般学校没这么好的资源,只能靠政府。
说实话,助学系统其实挺完善的。所有公办学校都有奖学金、助学金,还有勤工俭学岗位。去年有个统计,贫困生覆盖率100%。不过网上有些人总吐槽贫困生用好手机,其实那些人都拿到了补助,别误会了。
国家对教育确实挺重视。你看那些偏远山区的绿皮火车,票价才两块钱,五十年没涨。工作人员说有时候乡亲们没钱,还能赊账。这种亏本的事还坚持做,可能就是想保证基本需求。
现在民办和中外合办学校学费确实高,但他们是市场化运作,不像公办学校受政府控制。公办学校维持低价,就是为了让普通人也能读得起。虽然设备更新慢点,但至少不让学生因为钱退学。
要是真有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退学,学校压力肯定大..毕竟这种事传出去,校领导也不好过。
最关键的是,网上传的"集体涨价"其实是把特殊学校的例子当成了普遍现象。50所学校根本代表不了全国,而且公办学校价格稳定了十年。
反正我觉得,与其整天担心学费涨不涨,不如想想怎么珍惜现有的机会。国家一直都在想办法让读书便宜点,这事别太当真就行。
大家遇到网上的消息,最好先查查权威渠道,别被带偏了。拜托,现在这种造谣的成本太低了,随便做个表格就能吓到一大片家长..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