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小小的柠檬水,竟让饮品巨头蜜雪冰城措手不及。“现在不是钱的事,而是有钱也拿不到货。”北京一家蜜雪冰城门店店长无奈地说。最近,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多家蜜雪冰城门店出现冰鲜柠檬水断货情况。甚至有小程序和外送平台上该产品直接显示“售罄”。作为蜜雪冰城的“镇店之宝”,冰鲜柠檬水一年能卖出超10亿杯,占蜜雪集团2025年上半年收入的13%。这款明星产品的断货,暴露了茶饮行业供应链的脆弱性。
01 事件回顾:断供风波的背后上周起,蜜雪冰城柠檬水断货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广州、深圳、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多地门店均出现类似情况。有媒体致电门店,店员坦言:“柠檬水没货了,预计这两天这款产品都没有货。”在部分地区的门店,柠檬水甚至成了限量供应产品。
蜜雪冰城官方对此回应,断货现象源于一批进口柠檬受天气影响延迟到港,同时川渝地区新柠檬尚处于采摘初期,尚未大批量上市,导致局部供应出现短暂紧张。
02 深层原因:不仅仅是天气问题, “气候灾害与全球供应失衡”,“柠檬价格飙升”是导致本次断供的重要诱因。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的监测,截至2025年9月,全国柠檬平均批发价格已达1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7.84元/公斤上涨近一倍。这一波柠檬价格暴涨背后是“全球性的供需失衡”。中国柠檬主产区集中在四川安岳县,种植面积达48万亩,年产量超6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70%。但今年,安岳等主产区在2024年遭遇持续干旱,直接影响2025年市场供应量。夏花期(6-7月)的持续高温干旱,导致夏花盛开受阻,部分种植户预计“减产幅度达50%-60%”。不仅如此,全球供应链也出现波动:南欧、南美等国际柠檬主产区同期遭遇干旱、暴雨与低温冻害,全球柠檬供应量预计减少6%。 投机资本的涌入令人惊讶的是,农产品领域的投机行为也加剧了柠檬市场的价格波动。2025年,渤海商品交易所柠檬电子盘日成交量突破10亿元,价格波动率远超传统农产品。私募基金甚至推出“柠檬指数”,将柠檬价格与茶饮企业股价、消费指数关联,吸引超20亿元投机资金入场。有专家估计,目前柠檬价格已存在较高的投机泡沫。
03 蜜雪冰城的应对与困境
供应链的超前布局蜜雪冰城并非没有为供应链做准备。2020年9月,蜜雪冰城在安岳注册成立雪王农业(四川)有限公司,开展柠檬收储与运营,加强原料品质管控。数据显示,2023年蜜雪冰城所使用的约11.5万吨柠檬中,大部分采购自安岳。作为供应链自营较完善的茶饮品牌,蜜雪冰城通过全资子公司“雪王农业”深度介入柠檬种植端,一度直接控制当地50%以上的优质鲜果资源。
低价策略的双刃剑然而,这种“重资产 长周期”的布局虽降低了采购成本,却也形成“产地集中-资本锁定-风险放大”的闭环。蜜雪冰城的整体低价策略正在影响其产业链各环节的运营。凭借“4元柠檬水”的爆款策略快速扩张,微利模式却迫使加盟商在原料、人力等方面压缩成本。当作为柠檬水核心原料的柠檬出现供应缺口时,其极致低价策略下的供应链难以消化成本压力,最终引发断供。对于主打“4元柠檬水”的蜜雪冰城而言,在其成本构成中,柠檬占比超30%,若按当前市价采购且无法转嫁成本,单杯亏损可达1元至2元。
04 同行对比:其他品牌怎样规避风险同样面临柠檬价格上涨,其他茶饮品牌为何能平稳度过危机?分析发现,这些品牌主要通过三大策略分散风险: 品种替代与产地分散以喜茶为代表的连锁茶饮品牌,选择种植周期短(1年挂果)、抗灾能力更强的香水柠檬(主产区为广东、广西),且香水柠檬主要用于高端产品(单价15-25元),成本敏感度较低。### 全球采购与本地分装星巴克、CoCo都可等国际品牌采用“全球采购 本地分装”模式:从南非、阿根廷进口柠檬原汁,在国内工厂加工后配送到门店,避免鲜果运输损耗和产地波动风险。
浮动价格协议古茗、沪上阿姨等品牌则通过与区域性供应商签订“浮动价格协议”,事先预定一个价格浮动的上限,规避后续的涨价压力,还能将成本上涨压力分摊给上游,确保终端价格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