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三十载,他用24年党龄淬炼忠诚底色,他以12.7万公里高速巡逻里程丈量责任,他用巡逻的坚实足迹诠释了“藏蓝青春”的深刻内涵。他,就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三大队一级警长潘涛涛。
潘涛涛用12年巡特警生涯铸就的过硬本领,在18年高速交警工作中绽放异彩,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受到嘉奖1次,荣获优秀公务员、优秀员等荣誉。
冲锋一线
把隐患扼杀在萌芽里
“交警要上路,上路要管事,管事要得法。”这句镌刻在潘涛涛工作日志扉页的座右铭,见证了他5000余次紧急处置的峥嵘岁月。
2021年台风“烟花”来袭,洪泽收费站广场积水成河,他穿着湿透的警服站在漫过膝盖的积水中,引导300余辆车有序绕行,2小时让瘫痪的交通“活”过来;2025年3月,他在巡逻中发现一辆满载烟花爆竹的货车轮胎冒烟,会同驾驶员及时采取处置措施,27分钟化解安全危机。
三大队辖区高速公路是经济长廊,也是政治通道,急难险重任务多,潘涛涛却总说:“我是党员,我先上。”恶劣天气里,他是移动的“警示灯”;警卫任务中,他是精准的“坐标尺”。18年高速路,他用行动织就一张“零疏漏”的平安网。
赤忱为民
与死神赛跑的“急救员”
从普通民警到中队长,潘涛涛的警服口袋里永远装着急救包,“救人要紧”不是口号,是刻在他骨血里的本能。
2024年10月,他发现高速上一名司机突发心梗,他一边拨打120,一边喂硝酸甘油,全程陪护至医院,司机康复后送来锦旗感谢;2025年6月深夜,一辆大货车侧翻致司机被困,油箱漏油,他带着队员用液压剪破窗,趴在变形车门边喊“坚持住”,10分钟后将司机抬上救护车,医护人员说“再晚5分钟,人就没了”。
翻开他的巡逻日志,8000余起交通事故处置、1200余人次紧急救助、12次凌晨紧急送医、37次雨雪中疏导交通...每一页都写满“争分夺秒”。
作为“党员突击队”带头人,他主动值班。2024年春运40天,他值了28个夜班;高温天里,他带着队员在路面测胎温、查刹车,一天要在38摄氏度的高速上走2万步;暴雨天里,他站在积水里当“路标”,一守就是大半夜。
擎旗领航
做警营里的“传薪人”
“老潘带的徒弟,个个都是‘多面手’。”三大队教导员许健说。徒弟孟翔在初入警队时经验不足,在一次处理追尾交通事故中手足无措。潘涛涛手把手教他怎样划定警戒区域、怎样疏导滞留车辆,甚至模拟事故现场让其反复练习。如今,孟翔已成为路面巡逻中队的骨干,谈起师傅总是充满感激:“潘队教会我的不仅是业务,更是‘党员带头上’的担当。”
但在家人面前,潘涛涛是一个“欠账人”。儿子出生时,他在单位值班;儿子高考那天,他在高速上处理交通事故;父亲做手术,他在跨区域查缉逃逸车辆的路上。
妻子说:“我家厨房的菜谱,他只记得‘泡面加鸡蛋’。”可每次潘涛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餐桌上总有热乎的饭菜,衣柜里永远叠着干净的警服。“他说警队是第二个家,我就把这个家当他的‘补给站’。”妻子笑着说,眼里却泛着泪光。
初心如磐
三十载芳华映警徽
在2024年度表彰大会上,潘涛涛身着警礼服、佩戴从警30年荣誉章,站在领奖台上说道:“30年从警,18年高速,我最骄傲的不是奖牌,是辖区从未发生过重特大事故,是群众看到警车会说‘有警察在,放心’。”
如今,他的巡逻车里依然备着便民药箱(里面有创可贴、晕车药、降压药)、应急工具包(内有充气泵、拖车绳、反光背心),这些“老物件”见证了他“群众事无小事”的承诺。
车流不息,他仍在巡逻;警徽闪耀,他继续书写藏蓝青春,一生坚守。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这位“70后”老交警用脚步丈量忠诚,让警徽闪耀在群众需要的地方。
来 源|交警支队
编 辑|陈然然
审核人|夏 琳
发布人|沈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