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带你一起了解更多信息~
你好呀,见字如面。我是一个奋斗在地产领域10年的90后,专注地产研究,是你了解房市变化、掌握置业先机的知心朋友。
小区破旧不堪,电梯故障频发,小区垃圾乱飞,保安形同虚设,业主们看着雷打不动的高额物业费单,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武汉江山如画八期住宅,物业费从3元/㎡直降至1.6元/㎡;
重庆某小区住宅物业费从1.80元/平米/月降到1.30元;
杭州萧山东旭府两次降价至2.3元/㎡,仍被业主“炒鱿鱼”;
柳州甚至出现“0元物业费”模式,物业公司靠社区团购、家政服务盈利……
2025年开春以来,一场始于重庆、武汉的“物业费降价潮”席卷全国,从高端别墅到普通住宅,物业费降幅普遍达30%-50%。
业主们不再沉默。
当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落幕,物业费从“开发商的提款机”变成“业主的议价筹码”,交物业费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以下,是房哥的四点观察。
01拒交潮起:业主不再沉默
“物业不作为,凭什么要我交钱?”
这句话已成为许多业主的共同心声。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物业费拖欠率达31.7%,其中超过60%的拒缴原因是“服务质量不符合预期”。
全国住建部门2024年接到的物业投诉超过78万件,比2023年增长23%。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业主对“收费不服务”的愤怒反击。
业主们不再被动接受。2024年,全国新增业委会超3万个,杭州、深圳等地业委会主导降费成功率超70%。重庆风花树小区20%业主联名向街道提出降费要求,最终将物业费从1.80元/平米/月降至1.30元。
“过去房价上涨时,业主对物业费不敏感,毕竟房价随便涨涨就够交好几年物业费。”一位物业经理坦言,“但如今房价下行,业主开始精打细算每一分持有成本。”
物业公司的撤离成了业主觉醒的副产品。
重庆近期至少10家物业公司宣布撤场,杭州滨江物业、鄂州中海物业等头部企业也纷纷退出低效项目。
02空置房之痛:无人居住为何还要交费?
“房子我都没住,凭什么交物业费?”
石嘴山市惠农区法院里,业主王某满脸不解地质问法官。
他有一套自2018年起就很少入住的房子,拖欠物业费8000余元、电梯费4000余元。
在砀山法院,李某也面临同样的困惑。
他购买的住房长期空置,面对物业公司的催费通知满腹委屈:“我都没享受服务,为什么要交钱?”
法律给出的答案明确而坚定。
《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条规定:“业主应当按照约定向物业服务人支付物业费。物业服务人已提供服务的,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或无需接受为由拒交。”
“物业服务具有公共性,”惠农区法院法官解释道,“无论房屋是否空置,物业服务都在正常进行。
小区卫生天天打扫,公共秩序时时巡查,电梯、消防等设施费用一分不少地支出。”
一些地方政策为长期空置的业主提供了喘息空间。
石家庄、镇江等地规定,空置超3个月可减免部分费用;长沙实施阶梯式减免:前24个月按70%缴纳,25个月后按90%;兰州更是允许空置6个月以上住宅物业费减半。
“但要享受减免,业主需提供水电公司出具的超6个月0耗能证明,程序并不简单。”一位物业工作人员透露。
03双输困局:业主难,物业也难
物业费降价潮下,业主与物业公司双双陷入困境。
重庆加州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在撤场公告中倒出苦水:“人工成本上涨、设备设施老化、园林绿植退化,导致物业服务运营成本刚性上涨。业主大会要求将物业费从2.0元/㎡降至1.30元/㎡,我们无法接受。”
杭州滨江物业退出万固珺府小区的理由同样直白:“项目体量不大,本来就处于保本状态。业委会要求从2.8元/㎡降到2.2元/㎡,要么降品质,要么亏本,都不符合公司要求。”
行业数据描绘出一幅惨淡图景:60家上市物业企业2024年净利润均值同比骤降19.7%,毛利率从鼎盛期的30%跌至19.2%,净利率仅剩4.2%。
“人力成本持续攀升,设施老化导致维修频次增多,零配件、能源价格上涨,加上消防安全改造、垃圾分类等政策合规投入增加,成本压力全行业普遍存在。”一家重庆头部物业企业内部人士坦言。
当物业公司“断臂求生”撤离后,小区立即陷入混乱:
垃圾堆积成山、绿化无人养护、电梯频繁停摆、水电故障频发、门禁失效、消防通道被占……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安全感急剧下降,房产价值也无形贬值。
“我们以为降物业费占了便宜,结果物业撤了才发现,便宜占了,烂摊子也砸下来了。”重庆中渝春华秋实小区一位业主后悔地说。
04寻找出路:从对立走向共生
危机中也孕育着创新解决方案。
在武汉,367个老旧小区通过“业主自管 政府补贴”模式实现重生,居民满意度从29%提升至87%。
2025年财政部将拨付专项资金289亿元支持老旧小区物业管理。
技术革新为降低成本开辟新路径。
上海某小区引入机器人巡楼,人力成本下降40%,渗水问题发现速度提升3倍;银川物业企业上线“一键报修”系统,响应时间从24小时缩至2小时。
“0元物业费”的柳州模式则探索全新盈利途径——维美物业通过社区团购、家政服务、广告位出租等社区商业生态链盈利,业主满意度反而上升12%。
深圳试点“基础服务包(政府指导价) 增值服务包(市场定价)”分层服务模式,业主可自由组合所需服务;住建部拟出台《空置房物业费减免指导意见》,明确6个月以上空置房按50%收费。
高端物业市场也在重塑价值主张。
绿城、万科等品牌承诺“15分钟到场维修”、“24小时管家服务”,用高品质证明高收费的合理性。
“物业费降价不是终点,而是行业重生起点。”一位从业二十年的物业经理反思,“真正的社区价值不在缴费单高低,而在于能否让业主感受到家的温度。”
杭州万固珺府小区曾是“一房难求”的地铁红盘,今年6月底却遭遇头部物业滨江公司撤场。业委会紧急找来应急托管物业,居民们看着堆积的垃圾和停摆的电梯,开始怀念起曾经“不值那个钱”的服务。
物业公司撤场后,重庆中渝春华秋实小区居民发现环境质量断崖式下跌。
垃圾堆积成山,电梯频繁停摆,房产价值无形蒸发。他们以为降物业费占了便宜,最终明白:便宜占了,烂摊子也砸下来了。
最后,房哥想给大家伙说的是:
家的温度不靠缴费单高低,而在维修响应是否快过草坪荒芜的速度。当物业与业主从对立走向共生,这场降价潮才能真正成为社区价值回归的起点。
— END —
转发 关注 点赞 在看 您的支持将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