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政策》,此词条收录于09/28,仅供参考
利率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经济政策目标的要求,在利率方面所制定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利率政策最早始于魏克赛尔,他在对古典货币数量论的批评中,提出了“自然利率”的概念以区别于市场上实际形成的货币利率。提出通胀时,提高货币利率,通缩时降低货币利率以实现经济的均衡。真正意义的利率政策则始于凯恩斯,他在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与魏克赛尔大体相同的利率政策主张,形成了具有经典地位的利率政策操作规则。利率政策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在利率水平上是采取低利率政策还是高利率政策。二是在利率管理体制上是采取管制性政策还是放开性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杠杆。利率上调有助于吸收存款,抑制流动性,抑制投资热度,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利率下调有助于刺激贷款需求,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