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打水仗后感染“食脑虫”,6岁男孩感染后去世,这种病死亡率高达98%!家人透露细节..

今年7月

一6岁男童打水仗后发烧感染

狒狒阿米巴原虫(食脑虫)

引发广泛关注

无数网友给予祝福

↓↓↓

但揪心的消息还是传来了..

昨晚(8月11日)

孩子妈妈在社交平台

发布了一封

“君宝贝和妈妈的感谢信”

感谢信中,称孩子“生命留在6岁8个月”,结尾称“也请大家给我们点时间,处理完剩下的事情,感谢。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评论区网友纷纷留言“节哀”。

男童打水仗后感染“食脑虫”

据此前报道,今年6月,孩子妈妈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孩子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腰穿脑积液的检查,检查出来狒狒阿米巴原虫。

对于为什么感染,男童妈妈表示,目前想到的就只有6月6日在学校打水仗和4月13日在公园里捞鱼,没有去过别的地方。

7月2日有关专家进行会诊,会诊结果将使用国产的硝羟喹啉进行治疗,并且在走伦理用药流程,目前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审批通过。7月3日,有媒体记者联系孩子妈妈了解到,目前已与制药公司联系上,“我们自己看到网友评论,联系到了之前治愈的孩子爸爸,他推荐了相关制药公司。我们医生立马联系了,现在就是在走流程。”孩子妈妈说。随后,在医院、药厂、热心网友的帮助下,孩子尝试用了各类药物和治疗。

8月7日,孩子妈妈发文称患儿已在PICU27天。

记者了解到,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情十分凶险,病死率高达98%。目前还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食脑虫”并非昆虫

藏身淡水与土壤

感染“食脑虫” 病死率极高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研究员卢艳介绍,“食脑虫”并非肉眼可见的虫子,而是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等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的俗称。此类寄生虫存在于淡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可通过鼻腔、口腔或皮肤伤口侵入...。因其致病过程凶险,可能引发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等,带来脑组织损伤,被俗称为“食脑虫”。

▲ 鼻组织显微镜下病理图(左)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PCR电泳图(右)

数据显示,我国迄今累计报告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病例仅40余例,属罕见的寄生虫病。公众无需过度紧张,但需提高防护意识。

人感染后有哪些典型症状,怎样救治?专家介绍,早期以皮肤病变为主,后期进展为脑炎症状,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易怒和嗜睡等。由于病程发展快且症状易与其他脑炎混淆,“早发现、早诊断”是救治核心。专家强调,野外戏水后若出现相关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涉水经历。

疾控机构提出五项针对性预防建议,包括——

避野水,尽量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戏水,避免搅动水体沉积物;

护口鼻,在自然水体活动时佩戴鼻夹、泳镜;

防伤口,皮肤有破损时避免接触自然水体;

洁鼻腔,使用灭菌生理盐水或煮沸冷却后的水冲洗鼻腔;

排陈水,长期未使用的水管,需先排放积水再使用。

专家表示,正确掌握预防方法,遵守饮用水卫生原则,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暑期亲水,安全为先,科学防护方能清凉一夏。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新闻坊、现代快报、新华每日电讯、九派新闻等

编辑:尹尚胜男

编审:龚莲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

下方点赞 在看点起来

并多多转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