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链腹链蛇》,此词条收录于09/27,仅供参考
锈链腹链蛇(学名:Hebius craspedogaster),别名锈链游蛇,为水游蛇科东亚腹链蛇属爬行动物,为中等偏小蛇,体形较细长,成年个体全长约60厘米左右。头较小,与颈部可区分开。头部为椭圆形,瞳孔为圆形,头背部为红褐色,枕部两侧有一对白色枕斑,上唇鳞后缘色较深;吻钝而圆。背面为黑褐色,背两侧各有1道锈红色纵纹自颈后延伸至尾末,纵纹上常具等距排列的白色点斑,腹面...,腹鳞近外侧各有一窄长黑色斑点,前后连呈断续的腹链纹。
锈链腹链蛇为中国特有种,分布较为广泛,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四川省、甘肃省等均有分布。锈链腹链蛇多栖息于海拔600-2500米的平原、丘陵、山林区近水源处。。半水栖,白天活动。卵生动物。10月后进入冬眠,次年4月出蛰。对农林业有害。锈链腹链蛇无毒,其蛇蜕及整蛇泡酒均有药用价值。
2021年12月15日,锈链腹链蛇被收录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公开征求意见稿)中。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锈链腹链蛇为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