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71 无法在京东购买印度双效片?试试这些渠道!
V信【50051246】
如何看待“我们都是嘴上支持国产,你还真买啊?”这样的评论?
我爸现在每月去上海看诊,配药。
我爸是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明明药一直在用,明明一直去医院复诊,抽血,调整用量。就是控制不好,并发症就是停不下来。白内障,青光眼,黄斑水肿,糖尿病肾病,心血管堵塞啥啥啥。以前每个月都去医院好几趟,一会看眼睛,一会抽血看肝肾功能,一会做啥治疗。
我们之前是不懂,反正医生说用啥就用啥呗。我又不知道那个是集采,是国产还是进口。
今年我爸去例行检查,医生说心血管必须放支架了。住了一个星期院,进了手术室,医生告诉我放不了,血管太细,要开胸搭桥。
我说这不行,搭桥我一定要去上海。
于是我带我爸到上海做了搭桥。当时所有的药,都让上海医生重新检查,重新开了。
术后我爸用着上海配的药,还是每月抽血检查。。。数值就是变好了,稳定了。确切地说稳定的慢慢变好。
我爸药吃完了,想到我们本地医院配点。告诉我们没有一模一样牌子的。。。说那是进口药,本地只有国产的,让我们还去上海配。。。所以现在我每个月都带我爸去上海一趟。
医药,我们外行是一点都不懂,我几次问过本地医生,怎么老数值不好,能不能开更好的药,医生说已经是好的了。我甚至之前问过医生,去上海看会不会好一点。医生说去了上海也是一样的。
一样个毛。进口药就是好。
7月28补充:
其实我爸三高已经二十几年了,早年药确实贵,但都控制的很好,没什么并发症。前几年药突然变便宜了,我也质疑过怎么突然便宜了,医生给的回复是:给你省点钱还不好啊?
我们并没有因此省啥钱,我爸以前一年复诊一次就ok,近三四年几乎月月去,因为内分泌主任说要每个月抽血,看情况调整剂量。
每个月抽血验常规,肝肾功能,眼睛的并发症要打那个针,一针4300,报销完加上注射费2000一次。打针前还得做检查几百块。激光500一次,还有啥白内障青光眼手术。近三年光眼睛的并发症好像花了五万。
甚至这个问题让我家爆发了信任危机,我妈总觉得我爸偷吃东西才会血糖控制不好,我嘴上说相信我爸,其实也怀疑他,他散步我还跟踪过。我爸觉得我们不信他,搁那狂怒。
相当于我爸早年都用的进口药,近几年换了国产药(医生说一部分是国产品牌,一部分是集采),包括那个眼睛用的左氧氟沙星,也是集采,最近去了上海又换回了进口药。对比。。。还是挺明显的。
而且我算了下,吃进口药每个月其实就贵了三百,可是并发症控制住了。
印度仿制药那么成功,为何中国效仿不成?
先说个人结论,印度的仿制药产业难以称为“成功”,也并不是我们国家的效仿对象。
印度仿制药产业主要建立在上世纪70年代至2000年左右,从本质上讲就是窃取了本属于专利原研药厂的35年独家销售期,属于典型的“制度漏洞”,是依赖钻法律空子、且后续空间已被堵死了的(WTO)模式,印仿药繁荣严重依附于西方原研药厂,本身在全球创新药排行榜上几乎不见踪影,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创新药企。一个无法孕育出突破性新药、无法定义未来治疗方向的产业,个人认为这种境况很难称之为“成功”。
我国自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就启动了“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目的是培育出一大批能够与跨国巨头同台竞技的创新药企,研发出新药,而不仅仅是制造出仿制药、改良药。
贴一个网络查找的数据:恒瑞药业:
截至2024年底,恒瑞医药获批原研药品种共27款,其中1类创新药23款,2类创新药4款。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
2024年:研发投入82.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40%。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8.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56%
未找到印企如太阳制药、德瑞博士相关数据,欢迎大神们补充论证。
肺腺癌晚期,吃印度易瑞沙。这次买的和上次包装盒有差异,请问是否是真药!!?
包装会变很正常,具体是不是保真,我无法保证,因为我不知道你的购买渠道。我只能推荐我知道的靠谱渠道,极得美,984这些都是不错的
印度计划 2030 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汽车生产国,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印度?你说印尼我还能相信几分。
别说,印尼已经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而且有丰富的镍、钴等资源,现代、LG、宁德时代等企业相继在印尼投资建设电池厂,小鹏、广汽埃安也开始正式投产,比亚迪的工厂在年底竣工明年也能投产。
今年上半年印尼卖出3.5万辆新能源车,其中九成都是中国品牌。
然后印尼政府规划在2030年的电动车的产能为50万辆……
印度何德何能五年后就能超过东大成为第一大电动汽车生产国?
现在看,不客气的说,哪个国家要在电动车领域突飞猛进,必须要和东大做朋友。
就电动车领域来说,东大的供应链是全球最全、性价比最高的。比如锂电池产能占七成,电池隔膜、阴极阳极产能超八成,激光雷达产能占据半壁江山等等。
你看现在德国BBA都纷纷开始拥抱国内汽车厂商来合作发展电动车,就现在的中印关系和印度对待外资“关门打狗”的伎俩,你觉得中国车企会犯傻去印度大局投资吗?
之前老欧洲也不信命,自己搞的Northvolt妄图建立自己的锂电池产业链,结果烧光140亿美元后破产,只有转而吸引比亚迪、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来欧洲建厂。
下图可知,欧洲人牵头建的电池工厂被大幅取消、延迟,而亚洲(中韩)主导的电池基地成为市场主流。
除了电池领域,电动车关键部件还有整车系统和智能驾驶系统,而后者代表先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AI产业的高度集成,这块印度几乎毫无积累,莫迪大仙是准备怎么变出来这些产业的?
欧洲人现在信命了,印度人又想挑战自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