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金融精英的堕落盛宴,私人会所的重重帘幕背后,藏着怎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刚刚落马。9月16日,又一则通报引发轰动: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原行长许杰被开除党籍。这位曾经的“中原金融领军人物”,最终栽在了“私人会所”和“低级趣味”八个字上。
通报中“违规出入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场所”和“追求低级趣味”的表述格外引人注目。
实际上隐藏着一个金融系统高管怎么不为人知的腐化生活?
白天的行长,夜晚是会所常客
许杰的故事堪称现代版“双面人”。白天,他是西装革履的银行行长,手握信贷审批大权;夜晚,他却成了私人会所的座上宾,沉浸在奢靡享乐中。
这位银行家在金融系统摸爬滚打四十余年,从人民银行到工商银行,从河北到河南,绝对是银行业的老江湖。按理说,到这个级别,应该珍惜羽毛才对,可他偏偏被那些“低级趣味”迷了眼。
什么是“低级趣味”?虽然通报没明说,但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来看,无非是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奢靡享乐..一位金融正厅级干部,就这样被自己的欲望拉下了马。
啥是私人会所?里面都有啥?
通报中虽然未具体说明,但从近年来查处的金融腐败案件可见端倪。
一些落马富豪和官员的“特殊爱好”随之曝光。某些民营企业老板赚了钱后,便毫不遮掩地用实力让这些爱好落地。
从最初的女助理、女秘书,随着财富增长,变成了私属会所,乃至更高级的歌舞团。这些所谓的“低级趣味”往往与、...、奢靡享乐等活动相关。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官员去个私人会所就这么严重?这可不是咱们平常去的饭店、KTV。
私人会所是典型的“富人俱乐部”,门口不挂牌子,外人根本进不去。有的是高档别墅,有的是隐蔽的四合院,从外面看平平无奇,里面却别有洞天。
这些地方一顿饭消费上万甚至十几万都是常事。喝的是茅台、拉菲,吃的是山珍海味,服务更是“VIP中的VIP”。更重要的是,这里谈的都是普通人在外面听不到的事:贷款审批、项目合作、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为啥非要去私人会所?
不是非要去,而是,这个级别的人不能不去!试问:你在饭店、酒店见到过领导干部吗?很少吧!或者或几乎没有。
私人会所对富豪官员有四大吸引力:充当面子工程、满足求异心理、私密性强、便于处理人际关系。
私人会所首先满足富豪群体们的“面子工程”。富人需要与自己地位阶级相匹配的产物,私人会所的豪华奢靡正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会所能够满足富人们的“求异心理”和精神文明需求。会所内常有很多“新奇”玩意,如珍贵字画、乐器、古董等,满足顶级富豪们的品味。
为什么这些金融高管偏爱私人会所?答案很简单:安全隐蔽。
在这些私密空间里,他们可以放心地进行权钱交易。企业老板通过会所结识银行领导,一顿饭的功夫,可能就敲定了数亿元的贷款项目。事后,这些交易往往被包装成“合法”的业务合作,很难被发现。
我查了个信息:2018年2月,原河南银监局公开了对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及其负责人的9张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该分行因违规办理理财业务被罚合计640万元,时任主要负责人为许杰。
可惜他没有吸取教训,反而更加隐蔽地转向了会所内的交易。
许杰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近年来,金融系统已成反腐重点领域。仅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2021年就有副行长张有赋被查,同样涉及权钱交易。
这些案例说明了一个问题:金融系统的权力太大,缺乏有效监督。一个分行行长手握数百亿资金的审批权,自然成了企业老板们拼命巴结的对象。
莫让会所变成“堕落窝”“安乐窝”“温柔窝”
私人会所本身不是原罪,但当它与权力结合,就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很多干部一开始只是想去见见世面,慢慢就被拉下水,再也回不了头。
别以为自己躲在私密会所里做的事没人知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最后,不要认为人民群众没去过私密会所,就不知道里面有啥!那是你对人民群众智商的低估!
任何私密最终都会见到阳光,不要心存侥幸。
网友很积极,特意赠诗一首,与许行长们共勉:
金樽美酒夜光杯,
权钱交易几人回。
莫道会所隐秘处,
利剑高悬终难违。
推荐阅读:有没有关系看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