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闹不仅存在于女性群体,也存在于男性群体。倘若如今对女性经历漠视,那今后如有男性遇见婚闹又该何处呢?
不能认为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以旁观者心态漠视。错就是错,不论它发生在何时何地、什么场合、什么群体、附以什么理由,都应该公正的做出判决。
“陕西多名男子婚闹绑伴娘强吻”
事件核心事实
暴力行为经过
2025年9月24日,陕西咸阳彬州市一场婚礼中,多名男子用胶带将两名伴娘捆绑在共享单车上,并强行按住另一男性头部与伴娘接吻。过程中伴娘持续尖叫挣扎,但围观者无人制止。该视频经网络曝光后引发公愤。
官方回应争议
彬州市人民政府承认当地存在婚闹风俗,但表示“此次行为超出常规”。官方称此前已倡导文明婚礼,婚闹现象较之前减少,承诺“会管”此事,但未提及追责措施。该回应被舆论批评为淡化违法性质。
⚖️ 法律定性:已涉嫌刑事犯罪
强制猥亵罪
强行亲吻、肢体控制伴娘的行为违反《刑法》第237条,涉嫌强制猥亵罪。参考2023年山东类似案例(婚闹撕扯伴娘衣物被判刑),法律明确禁止以“风俗”为名实施性暴力。
非法拘禁罪
使用胶带捆绑限制伴娘人身自由,符合《刑法》第238条“非法拘禁罪”构成要件,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
共同犯罪责任
现场参与者(捆绑者、按压者)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围观者未制止或拍摄取证,或涉及“不作为帮助犯”责任。
社会争议焦点
“风俗”能否为违法开脱?
舆论强烈驳斥将恶性事件归因于“风俗”。法律学者及网友指出:习俗不可凌驾于法律,捆绑、强吻本质是性暴力和非法拘禁,与传统文化无关。
维权现实困境
人情压力:伴娘多为亲友,易被劝说“顾全大局”放弃追责。
取证困难:受害者被控制时难留存证据,依赖旁观者视频曝光(本案因此发酵)。
执行短板:虽有陕西省妇联声明“强制猥亵可公诉”,但实际司法介入率低。
政府回应被指消极
公众质疑官方仅强调“倡导文明”而未启动执法程序,呼吁依法立案而非口头教育。
✨ 行动建议与社会治理
个人维权路径
即时应对:大声呼救并指定旁观者报警,用手机录音录像固定证据。
事后追责:要求验伤(含精神创伤鉴定),坚决报案并主张民事赔偿。
社会治理改进
法律层面:推动公安机关主动介入,参考山东、江苏等地刑事立案案例。
社区预防:推行“婚俗协议”,新人提前声明禁止行为:设置“文明督导员”现场干预。
联合惩戒:将施暴者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参与公共事务。
舆论共识
“婚礼的喜庆,绝不能以践踏人格为代价”
“性骚扰披上婚闹外衣仍是犯罪”
摒弃陋习需全民觉醒:打破“集体沉默”,明确法律红线高于习俗。
结语
低俗婚闹屡禁不止,暴露的是对女性权益的系统性漠视。唯有通过法律亮剑、社区协作与个体勇气三轨并行,才能让婚礼回归“爱与尊重”的本质。公众正持续关注彬州市政府是否兑现“会管”承诺及具体惩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