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饮食习惯悄然改变:清晨匆匆忙忙不吃早餐,深夜加班后大快朵颐。然而,这种看似平常的生活方式,却可能暗藏健康隐患。
不吃早餐、晚餐过晚
真的很“伤骨”
2025年8月,一项发表在《内分泌学会杂志》上的大规模研究,以约92万人为样本,揭示了令人警醒的结论:长期不吃早餐或晚餐过晚,会显著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这项由日本奈良县立医科大学主导的研究,纳入了927,130名参与者,中位年龄66.6岁,经过平均2.6年的随访,记录了28,196例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髋部、前臂远端、椎体和肱骨骨折)。
研究将“不吃早餐”定义为每周至少3次不吃早餐,“晚餐过晚”定义为每周至少3次在睡前2小时内进餐。
不吃早餐者:总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18%,髋部、椎体和肱骨骨折风险尤为显著。
晚餐过晚者:总体骨折风险增加8%,髋部、椎体骨折风险更明显。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两种不良习惯并存时,骨折风险叠加上升至23%。
这些饮食习惯
同样“伤骨”
高盐饮食
高盐食物中的钠会抑制钙吸收,并促进尿钙排泄。长期高盐饮食(如过量食用腌制食品、快餐)导致钙流失加剧,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过量饮酒吸烟
酒精会干扰体内钙代谢,一般乙醇含量越高的酒越容易造成钙流失,即:白酒>啤酒>红酒;吸烟则直接加速骨量丢失,降低肠钙吸收,甚至导致女性过早绝经,骨密度急剧下降。
偏食与营养失衡
长期节食、素食;长期偏好加工食品;忽视乳制品、豆制品等钙质来源;缺乏镁、钾、维生素D、维生素K2等辅助钙吸收的营养素,均会削弱骨骼健康基础。
喝太多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内的磷酸含量较高,该物质摄入过量会打破钙磷代谢平衡。
一般可乐类的碳酸饮料磷含量普遍不低,约为45毫克/100克,饮用500毫升的可乐能为...提供225毫克磷,每天三四瓶地喝确实会降低钙磷比,影响钙吸收。
守护骨骼健康
日常可以这样做
建立规律三餐,注重早餐营养
骨骼健康依赖于多种营养素的协同作用。钙、维生素D与维生素K2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营养素。
要确保每日按时吃早餐,优先选择富含钙、维生素D与维生素K2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制品、鱼类、绿叶蔬菜。
晚餐时间尽量提前,避免睡前2小时内进食,减轻生物钟负担。
限盐、控酒、戒烟
减少高盐食品摄入,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
限制酒精摄入,避免过量饮酒,男性每日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吸烟者尽早戒烟,日常还应避免吸入二手烟、炒菜油烟。
坚持运动
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在于增加骨密度,而这需要通过有氧运动来增强肌肉和韧带弹性(健步走、骑自行车等)。
同时,结合抗阻训练(如哑铃深蹲、跳绳或负重行走),帮助增强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别等老了再护骨
骨质疏松并非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就可能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使得骨质疏松提前“找上门”。因此,从年轻时就要注重骨量积累,别等老了再护骨!
图文来源:网络
责编:小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