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仓奇瑞 汕头兄妹赚进160亿,尹同跃身家300亿!有大资金上市当天就跑路,散户被活埋,..

重仓奇瑞 汕头兄妹赚进160亿

历时21年,尹同跃终于成功地把奇瑞,送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以高开13.76%开盘,市值接近2000亿港元。但随后一路高开低走,全天只涨了3.80%,当天市值为1841亿,几乎与吉利汽车齐平。

这意味着,首日买入奇瑞汽车的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几乎都被“活埋”,一些机构资金也在盘中加速跑路。

重仓奇瑞 汕头兄妹赚进160亿

这一刻,对奇瑞而言,是圆梦的高光时刻;而对掌舵人尹同跃而言,则可能是其个人财富、影响力与命运的一次集体兑现。毕竟,尹同跃以约18.25%的持股比例,身家高达300亿元,在同时代汽车掌门人中,以非李书福、王传福式的路径,实现了百亿财富梦。

但对于购买了奇瑞票的散户而言,这不是美妙的一天,可能是噩梦的开始——在奇瑞内部一切为了“拱上市”的前提下,奇瑞股价很可能上市即颠覆,此后步入“熊关漫道”。

毕竟,从奇瑞招股书来看,奇瑞是跛脚前行,是地地道道的传统车企。今天奇瑞市值与吉利汽车港股市值(1867亿)几乎相若,但吉利的新能源早已把奇瑞甩出“几条街”。另外,奇瑞利润非常倚重于海外市场,但随着比亚迪、长城等在海外发力,奇瑞的出口红利正在快速消失。

因此,真正引人关注的,奇瑞市值是否已经被透支了?作为传统车企,这么高的估值,还能持续吗?

300亿车圈“新富豪”,

并非李书福王传福式“白手起家”?

赶在11月迎来63岁生日之前,一头白发的尹同跃终于成功凭借270多亿的身价,跻身中国车圈的“资本新贵”行列。

截至今天港股收盘,奇瑞汽车(HK09973)每股收报31.92港元,涨幅3.8%,对应市值人民币1840.9亿元。

那么在奇瑞上市之后,背后的“灵魂人物”尹同跃这一天身价暴涨了多少?我们或许可以通过目前公开的信息来好好推算一下。

公开资料显示,奇瑞上市前通过一系列股改重组,将股东平台从控股公司“奇瑞控股”彻底下沉,原有间接股东转为直接持股。

其中,核心的“瑞创投资”成为员工和高管的集体持股平台,而尹同跃则通过该平台获得绝对控股权——据不完全推算,其个人占比或超平台总额的87%。

重仓奇瑞 汕头兄妹赚进160亿

在这一轮穿透之后,尹同跃的“真实持股”比例最终约为16%-18%左右。按照目前大多数媒体的报道(18.25%),今天收盘后,尹同跃的持股市值约为33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10亿元。

尽管统计的口径或有所不一,但“百亿财富”的这个量级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尹同跃毫无疑问已跃身“车圈一线财富阶层”。

与此同时,尹同跃也跟其 “老乡们”王传福、李斌、吕向阳等一起,跻身安徽地区的“首富”之列。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样的财富跃迁并非“白手起家”的典型路径。

不同于王传福、李书福的创业股权,尹同跃的权益来自长期的股权下沉与平台化激励:在上市前重组中,奇瑞控股“退出”直接股东序列,地方国资(芜湖投资)、战略投资者与管理层平台形成“三角支点”,瑞创成为员工与管理层的核心载体。

这套设计,让这位“国资背景车企的职业经理人”,完成了从控制力到财富的双重兑现,也将其个人利益,与奇瑞未来股价与经营兑现,紧紧捆绑在一起。

几乎全靠燃油车!

上市首日,是市值起点,还是顶点?

事实上,从奇瑞汽车目前的股权结构来看,除了尹同跃通过管理层平台“穿透”持有的那一部分之外,地方国资与产业资本仍是影响公司长期走向的两只“看不见的手”。

重仓奇瑞 汕头兄妹赚进160亿

IPO后,芜湖投资控股约20%、立讯约16%、管理层/员工平台(瑞创)约11%,另有青岛五道口、问鼎投资、安徽省系资金与多地城投等分列其后——这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支点”结构:地方国资稳盘、产业资本赋能、管理层平台保障执行。

分析指出,这套结构的优点是稳,缺点也可能是稳。

尤其当公司进入“更需要进攻、更需要快”的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时,任何一端的犹疑,都可能导致策略迟滞与估值折价。

为了冲刺这次IPO,奇瑞近两三年里的业绩冲得非常猛。

重仓奇瑞 汕头兄妹赚进160亿

不过,虽然近三年来公司的营收、净利实现 “火箭式”增长,但奇瑞的大部分收入依旧来自燃油车,其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仍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以及主要竞争对手。

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新能源汽车毛利率仅为5.7%,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同样在港上市的零跑、理想、小鹏等,而且其资产负债表的高压力,加上未来数年持续高投入周期,也可能导致其在二级市场的融资困难进一步加剧。

众所周知,以“出口一哥”闻名的奇瑞,海外业务正是撑起估值想象力的关键。

但外部环境如各国关税等问题引起波动进而恶化,而国内新能源竞争又趋白热化时,估值的安全边际就需要靠高毛利产品与品牌溢价来重建——这正是奇瑞当前的短板:15万元以下的主战场、星途等高端品牌仍未充分放量。

总而言之,对奇瑞以及尹同跃来说,今天的市值与身价只是“被拱上来的”;反之,一旦利润质量不达预期、海外承压、再融资阴影抬头,那么“上市高光”后很有可能接下来上演“高台跳水”?这是一大疑问!

功夫拍案

对尹同跃而言,身价的兑现已成定局,但股价的兑现才刚开考。

但上市首日表现,多少令投资者失望。不过,奇瑞也在试图向外界讲好新能源故事。从前年开始,尹同跃几乎在重要场合就高喊:奇瑞,不客气了!

故事讲得很好,口号喊得很响,IPO任务也完成了。接下来,尹同跃及其掌舵的奇瑞,还有多大想象空间呢?

点击图片,直接看往期精选文章

欢迎点击关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