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十点与蔡澜的对话
蔡澜先生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时,十点君愣了一下。
印象里,先生一直是那个鹤发童颜的顽童形象。
衣裳干净,语速平缓。
一边夹起盘中美食,一边侃侃而谈。
聊到高兴处,便蹦出一两句金句。
然后哈哈大笑。
多年前有记者问先生:
“如果有一天你去世了,你希望世人怎么评价你?”
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就说)那个颠佬(疯子),终于走了。(哈哈大笑)”
他的一生极尽“疯狂”,但从不让人觉得不适。
潇洒的内里,是对生活通透的认知。
回顾先生一生:
少时经历离乱,壮年去拍电影;
中年吃遍美食,晚年逍遥自在。
一生无儿无女,散尽千金,洒脱肆意。
今天在这里,我们精心挑选了蔡澜先生的8句经典语录,以此缅怀先生,也与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蔡澜先生83载的人生智慧。
年轻人不要成天说什么“焦虑”,你才活几岁就累了?
成熟的年轻人哪个不是“表面稳,内心慌”?
看似很平静,实则已经焦虑到不行。
长得不太好看。
又长胖了很多。
担心找不到工作。
钱挣得太少了。
揪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心里翻来覆去的想。
记得之前有段时间,我焦虑到晚上睡不着。
总觉得到了30岁还一事无成,而身边的朋友都工作稳定,婚姻幸福。
所有的人好像都在往前走,只有自己是在原地踏步。
每天干着差不多的工作,薪资也没有太大涨幅。
天天唉声叹气,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为了缓解焦虑,我开始尝试跑步。
跑的过程中,大脑就慢慢放空,注意力逐渐从焦虑的事情上转移开。
这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糟。
走的慢点,又怎样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
没有必要担心还未发生的事情,而已经发生的事情,更不必焦虑了,因为它也无法改变。
不如回到当下,静下心干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
经历过这些之后,我才彻底明白。
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一味空耗自己。
这个答案,其实蔡老师先生早就回答过。
之前有网友问他:
“一直找不到人生伴侣,成为大龄剩女了怎么办?”
他只回了三个字:
“又怎样?”
最蠢的事就是和一个不喜欢你的人较劲。
和不喜欢自己的人较劲,就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蔡澜在为人处事上一直很直接。
优先取悦自己,而非强迫他人喜欢。
很多次采访中,他都被问到:“怎样跟不合拍的人相处?”
回答只有四个字:“直接退场。”
既然都不合拍了,何必浪费精力?
就像你请别人到家里吃饭。
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选食材、烹饪、调味,准备了一大桌子好菜好饭招待。
可别人吃完不领情,甚至还挑剔觉得不好吃,或者哪里做的不好。
那你肯定不会再请下一次了。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跟放盐一样,少了,会淡。多了,会齁着自己。
不咸不淡最为合适。
时间如此宝贵,当然要花在重要的人和事上面。
那些不重要的,甚至消耗你的,当断则断,不必强求,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活得比昨天高兴、快乐,明天又要比今天高兴、快乐,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平稳的人生,一定闷。我受不了闷,我决定活得有趣。”
这就是蔡澜对人生的态度。
人生在世不过三万天,不追求快乐追求什么呢?
14岁时,他在报纸上写影评。
每次稿费一到手,他就带着一帮同学去吃吃喝喝。
长大后,他又拍电影、写书、做美食。
四处云游,到处交友。
什么都不求,只求一个快活。
哪怕到了老年,蔡澜还是享乐为先。
他一个人住在维多利亚港的酒店式公寓,推门就能看到海景。
并请来8个人照顾自己的起居。
随时睡觉,随时吃喝,一切按照自己喜欢的来。
谁来管他,他就赶走谁。
蔡老先生曾在采访里说过,他年轻时拼命的写书,就是为了老了可以享受。
那我们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拼命工作,如果不让自己开心,简直太罪过。
生活苦闷,但不耽误我们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所以,从现在起,请对一切保有热爱和好奇。
在成人的世界,像个孩子般去探索、体验。
该吃吃,该喝喝,遇到烦心事儿,先喝碗汤。
人生大事,不过吃喝。
中年离开电影行业后,蔡澜自此从天南吃到海北;
从国内吃到国外。
在这个过程里,他慢慢有了自己的品味,也越来越懂美食——
吃东坡肉,要盖一口精米饭在上面;
吃烟熏鸭,你挑它的脖子最好吃;
羊肉汤要炖成奶白色,那必须放一条鱼下去;
潮汕的番薯、鹅肉和菜脯,合在一起是神仙美味;
北京的葱油拌面,一定要放猪油才好吃。
这不仅是美食,更是生活。
将食物从口中吞下,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在调剂自己的身心。
所以生活再难,也不要忘记好好吃饭。
现在很多小伙伴一遇到工作忙或者烦心事儿,就是整天整夜不吃饭。
把它形容叫“没有胃口”。
非得事情解决了,才能吃得下食儿。
久而久之,身体就出问题了。
万万不要这样。
引用蔡先生的话,就是“该吃吃,该喝喝”;
身体得到了慰藉与滋养,心情自然会好起来。
如果真的事情烦得紧,那就来一碗热汤吧。
一边把汤吹凉,一边慢慢闻香、品味。
等一碗热汤喝完,你会发现五体通畅,整个人神清气爽。
做,成功的机会是一半;不做,是零。
对于在生活里做一些挑战这件事儿,蔡先生是举双手赞同的。
他常说的这句话就是:
“做,成功的机会是一半;不做,是零。”
所以任何困难的事情,只要你迈出第一步,开始着手去做了。
你就有了50%的成功几率。
比如去追一个你喜欢的男性/女性;
去竞争一个高薪的岗位;
去考名校的研究生。
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觉得“不可能”。
但完全不是这样的,只要你尝试了,就有一半胜利的可能。
这几天刚刚登录NBA的,我们中国的球员杨瀚森。
一开始参加选秀的时候,无数人说他不行,不可能被选中。
因为他“速度太慢了”“对抗不行”“进攻手段不够丰富”……
面对这样的局面,杨瀚森是怎么做的呢?
无二话,就是上。
在对抗赛上全力以赴,14天试训了十几支球队。
每一次都全力以赴。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杨瀚森成为了继姚明和易建联之后,第三位在首轮就被选中的中国球员。
正式登陆NBA。
所以,喜欢什么人,喜欢什么物。
就大胆去追求,去了成功概率就是一半,不去那成功概率就是0。
压力的对头是好玩,把什么都变成“好玩”,压力自然减少。
蔡澜先生曾经透露,自己母亲有一句话让他受益一生。
那就是叫他,一定要把自己的兴趣变成谋生的手段。
因为兴趣代表着“好玩”,好玩你自然就能坚持下去,不会觉得有压力或者很枯燥。
如果这项技能能够帮助你谋生,那么这辈子你就既可以快乐又能衣食无虑。
蔡澜记住了母亲的话。
所以后来,他喜欢写作,就去写专栏,出书;
喜欢美食,就和电视台合作,录制美食节目。
因为这些事情对他来说,都属于“好玩”的范畴,所以蔡澜从不会感觉有压力。
如果你有看过10几年前《蔡澜叹名菜》系列节目。
你会发现当时的节目组要跑遍世界各地,还要不断科普美食。
蔡澜的状态不但没有变差,反倒每一期都红光满面。
还有另一个例子是,蔡澜曾经和倪匡、黄霑录了个节目叫《今夜不设防》。
是全港的收视冠军。
有人问他天天晚上要喝酒录节目,你不会累吗?
他说,有好朋友在旁边,又有好酒,又有一堆美女陪你聊天。
聊完还能有一大笔酬劳,这有什么可累的呢?
所以生活里,如果你觉得压力很大,那必然是你丧失了对你所做之事的兴趣。
尽量去发掘那些好玩儿的地方,或者干脆换一个赛道。
切记,好玩就是压力的克星。
除了肉体的痛苦,所有所谓的痛苦都是你想出来的。
记得有个网友问过蔡澜:
“我总是因为过去无法释怀而痛苦。”
蔡澜给的建议是:
“先明白什么叫过去,就会过去。”
他就是这样做的。
23年的时候,他的妻子去世了。
他曾在微博上写道:“这一病,手尾很长。我心情也不佳,不想做任何事,请大家原谅。”
字里行间都是悲痛。
后来,他跟朋友聊天谈到了心里的痛苦。
对方劝慰说:“身体痛可以止痛药止住,心灵的痛苦是自己想出来的,只要不想就不会痛。”
蔡澜听了之后就照做。
他尽量不去想妻子,将家中的物件大部分全都送人,只保留了自己喜爱的。
那一刻,他形容自己的心自由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焦虑、内耗,其实都是自己不愿意放过自己。
而想要放过自己,先做到掌控自己的情绪。
不要让它成为你人生的主人。
偶尔的放纵是件好事。但是要放纵,先要学会收拾,会收拾的放纵才是即兴了。
很多人都只知蔡澜潇洒,却不知他的认真。
所谓的享乐主义,并非完全的放纵吃喝。
还在上学的时候,他就半工半读。
在东京大学读编导时,还兼职邵氏公司驻日本经理。
16岁就购买日本电影、谈判发行,学着和日本的公司应酬。
这种强度下,他还自学日语,在电影院里边啃面包边看片子练听力。
22岁那年,蔡澜正式进入邵氏电影公司。
当时,邵氏追求赚快钱,一年拍40部商业片,他十天半月就要跟完一整部片子。
此后的40年,可以说是他的“高压”时期。
随后,他又转行写书,做美食。
不光书写了有300多本,节目也上了至少6档。
蔡澜的潇洒快意,是他用前半生的“搏命”换来的。
他曾说过:
“快乐的秘诀就是,先勤快,先赚钱,然后再讲快乐。”
你想放纵,那前提就是要能收放自如。
蔡澜生前讲过一段经历。
很多年前,他曾经坐飞机去往某地,途中飞机遭遇气流,骤然颠簸。
机上一切猛然摇晃得很厉害,感觉像是要坠落。
蔡澜座位隔壁的外国人,已经吓到面无人色,嘴里一直祷告。
结果一回头,发现蔡澜正托着红酒杯,笑吟吟地看着他。
一点也不慌乱。
未几,飞机冲出了气流,结束了颠簸。
外国人惊魂未定,一直拍着自己胸口,结果一看蔡澜还是那样笑吟吟地看着他。
外国人瞬间恼了,直接问蔡澜:“先生,你死过吗?”(怎么这么颠簸都不怕?)
您猜蔡澜先生怎么回答的?
蔡澜先生回答的是——
不,我活过。
作者 | 海边的渔车夫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