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明白春节是哪一天】
都知道,“春节”又叫“过年”“新年”。我们现在正在在过春节,可准确地地说来,到底什么时候是过春节呢?
有人说:过年就是过春节啊!过年期间都是春节。
也有人说,一年最后一天,即大年三十为春节。
告诉你:都不对!
殊不知,正月初一才叫春节呢!
知道了这一层,我们从此不再稀里糊涂过春节了!
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在许多人心目中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在春节期间,活动频繁,各种庆贺,喜乐无限。除旧布新,迎禧拜神,祭祖接福,祈求丰年。祝贺最多,广进财源,事业百顺,福寿增添...山欢水笑春风盈大地,物阜民康瑞气乾坤满。
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就是团结,春节就是兴旺,就是一个对未来寄托新的望愿!
【说一说拜年】
春节,对很多人来说,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拜年。
你看不要以为拜年简单,不就是说几句祝福或恭维的话吗?
呵呵,你可千万不要小瞧这拜年啊!
拜年是吉庆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见对方都安然无恙,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贺年图的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最初是为长者拜贺新年。
拜年该咋拜
拜年时必须的!这是喜庆,是吉祥!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
初一的早晨,起床后,晚辈要先向长辈磕头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受拜的长辈,事先要准备好“压岁钱”赠给拜年者。
在家中,给长辈拜完年,就到外面去拜年了。
到外面拜年,要先亲后疏。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拜年时,只要第一次相遇,无论什么人,都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过年好”“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拜年是个彼此结识、融洽、修复的好时机!
拜年真的是好习俗啊!
小时候在老家,记得那时,小村子不大,人不多,一到大年初一,无论有无亲戚关系,一律彼此上门拜年,一群一群的,满街都是“过年好”的声音,有些年老有德的还面对问候,应接不暇呢!
这一天,平时久不说话的仇怨也要搁置,彼此拜年,满脸笑容地拜年,如果仇怨太深,过了年再续,因为过年,大家都要快乐,都讨吉利。其实,人与人有啥啊?一拜年,几句好话,让心肠一暖,一句拜年话解去久积仇怨,很多都和好如初了!
敬告一句:
拜年不能忽略!
拜年的时间为何时?
拜年的传统正确时间应该是除夕零点以后,这个时候新的一年真正开始大家互相祝贺,而早于零点就属于拜早年,而这个时候新年并未到来,这时拜年,不是抢先,而是显得有点敷衍,如果晚于正月初十就属于晚年了,这个时候新年的喜庆气息已经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
最佳的时间点是上午9时到11时。过早,可能人家还没起床,节日都有休息的习惯;太迟,正适人家吃饭,不方便。如果是下午的话,以3时到5时之间为宜,不过部分地区是不提倡下午拜年的,因为有点日落西山,不吉利的意思。另外,登门拜年衣着要整洁大方,还有各种礼仪规矩要遵守,这里就不细述了。
在传统的线下拜年中,一般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再同学、朋友、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一直拜到初十、月半也不为过。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北方还有,2月2没过,年就没过完之说。
最好不要到十五以后再拜年,最起码说明不重视,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这时拜年,往往能提醒人家恨你不懂礼、应付,或欲有所求想起了人家。
微信拜年有讲究
网络时代,越来越流行通过微信来拜年致问候。信息时代,与时俱进,讲求时效。用微信拜年,快捷高效、方便。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1.至亲至密的关系,一定要当面拜年,其次才是电话或视频拜年,最好不微信拜年,随便转发个图片,转发几句话,绝对不应该!
2.领导、年高有德的尊长,特别有恩、有需、常用动人,最好像至亲至密的关系一样拜年。
千万不要小瞧了我的叮嘱。
微信拜年,也大学问。大过年的,拜年是为了吉祥,对不对?弄不好,是要砸锅的。那么微信拜年何说道啊?
微信拜年的时间怎样安排
有人说:现在通常微信拜年应该选在除夕日的下午5点到晚上12点之间,这个时候年味儿最浓,最有年的感觉,是个黄金时间段。大家或者在做团圆准备,或者在吃年夜饭,或者在看春晚……总之,正是兴致高的时候,若还能收到微信拜年祝福,传递好运好福气,岂不是锦上添花,美哉,乐哉。这是错误的!对于懂得年的人来说,显得你无知。
其实,传统上,过了除夕才是年,如果大家都在除夕夜之前,只适合送年礼,不适合拜年!
你必须传统一些!不到年时,不乱拜年!最好在初一这天后再微信拜年。不要抢先!
有些人除夕早上就发微信拜年,倒无不可,只是有点太早了,还没进入年的状态,少了一种氛围。
一定要在0点之后发微信拜年。初一、初二发完最好。
怎样书写拜年微信
拜年微信最好不转发、粘贴
按照很多人的习惯,为了图方便轻松,动不动就喜欢复制一串Copy来的话语,一粘贴,甚至还要来个群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丢出去了,想着一劳永逸。殊不知发送这种毫无诚意的东西,你自己倒是方便轻松了,有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有的人连别人称呼和落款的名字在转发时都没改,就更不应该了!这样的微信让人怎么想啊?既不亲切,又显得应付!不如不发!转发微信是懒人的专利,尽管写得再好,如果是大家公知的短信,不比一个“新年好”更好到哪去!
最多失误的拜年微信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署。我的很多学生新年给我祝福,就不写名,呵呵,这是做好事不留名吗?你以为你是谁啊?你以为你的微信多值钱啊?人家需要费力气查找微信的主人啊!这种微信发来有什么用?
拜年微信自己写
一年去北京,有同事看我手机,发现我们的大领导,我给他们写微信拜年,他们也给我回拜了,甚至,有的领导给我的拜年微信在我拜年微信发给他时间的前面,说明他先给我拜年,很惊讶!他们抱怨说,我们年年给领导发微信拜年。领导从来不理我们。我说:“你尽转载些千篇一律的短信,当然他不理你。你自己写看看如何?”,他们看了我用领导名字写的拜年藏头诗,不言语了。
我们生活圈子里,人物各色,与自己的关系品类不一,可能有亲戚、朋友、领导、下属、同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你不可能给所有的人都拜年,也不可能用同一种情感给所有人拜年。起码你得对他们进行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吧?你一定要结合他们的情况去写,尤其领导、亲密关系。他们一看你专门为他所写,能不动情吗?
再说几句拱手礼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中国国传统文化的伟大,行拱手礼的也多了起来,在他们心中,这礼更隆重,更传统,但是,因为很多人不是左撇子,习惯了右手先行,我见有人行礼时,抱拳出现了问题——右手在上。
拱手礼,身体立直,左手掌平展,右手攥拳,平展的左手掌压在右拳上,将右拳包住,不高不低放于胸前,晃动两三下。
千万不要右手在上,那是极大的不敬!古人鉴于多数人是右手提刀,右手攥拳打人,所以见面,用左手包住右手,表示绝无不敬、友好。
也有的见面合手施礼,应该说这不正确,合手一般是许愿用的。
给大家拜年:
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