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肌挛缩-缺血性肌挛缩

缺血性肌挛缩

《缺血性肌挛缩》,此词条收录于11/16,仅供参考

      缺血性肌挛缩是指创伤或其他原因导致血流循环障碍,肌肉因血供不足发生变性改变,变性的肌肉又因纤维组织替代形成瘢痕,因此发生挛缩而产生功能障碍。缺血性挛缩一般继发于骨筋膜室综合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多发于2~16岁之间,是骨折、脱位和广泛软组织损伤最严重的合并症,若不能早期诊断,及时处理,会给患儿带来终身的残疾。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综合征。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多由创伤骨折后血肿和组织水肿引起骨筋膜室内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所致。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可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形成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症状主要为5个P字:疼痛(pain);苍白(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肌肉麻痹(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一旦确诊,应立即充分切开患肢,解除室内高压,打破缺血—水肿恶性循环,时间越早越好。缺血性肌挛缩重在预防,一旦出现缺血性肌痉挛,将造成严重残疾。

文章来源:

乌兰察布写字楼出售:https://wulanchabu.zfsf.com/xiezilouchushou/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