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核心进展
白血病确诊
2025年11月14日,曾遭暴力伤害的浙江女孩徐某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进行骨髓移植手术,预估前期费用40-50万元。她本人含泪求助:“我真的不想死,想多活一天也行……”。
骨髓配型仍在推进,但巨额医疗费成为救治障碍。
家庭困境
父亲因肝硬化丧失劳动能力,母亲患病难就业,弟弟在读初中,家中无房无存款。
2022年的暴力事件已耗尽家庭积蓄,无力承担白血病治疗费用。
二、暴力伤害事件回溯
案件经过
2022年10月30日,19岁的徐某在浙江永康市象珠镇公厕遭陌生男子俞某尾随,被持续殴打20多分钟,导致头部缝针、眼皮舌头撕裂、6-7颗牙齿脱落(部分嵌入肺部)、多处骨折。
施暴者俞某(19岁)当日被抓获,同年11月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批捕。
后遗症与未愈伤害
留下终身后遗症:频繁晕厥、持续性头痛、右眼视力仅剩0.04(复明希望渺茫)、外力性斜视。
截至2025年11月,身体仍未完全康复。
施暴者争议
俞某父亲称其“精神异常”,但警方调查未发现精神病史或异常行为。徐某及家属认为俞某行凶时意识清醒,属“心理变态”。
施暴方仅赔偿2万元,且未道歉。
三、社会关注焦点
受害者二次遭遇舆论伤害
暴力事件后,部分网友恶意揣测徐某“穿着暴露”,其母驳斥:“衣着不是犯罪理由!”。
公众呼吁严惩施暴者,反对以“精神疾病”为由脱罪。
救助呼吁
多家媒体及认证账号发起扩散求助,呼吁公益组织介入。
网民感叹“屋漏偏逢连夜雨”,呼吁浙江发挥经济大省力量援助。
四、事件折射的社会问题
司法与赔偿机制缺陷
轻伤二级以上的伤情鉴定与实际伤残程度不符,赔偿未能覆盖长期医疗需求。
施暴者代价过低,受害者维权艰难。
底层家庭抗风险能力薄弱
连续遭遇暴力伤害、重疾打击,暴露弱势群体在社会保障网中的脆弱性。
重要提示
捐助风险:搜索结果未明确公开经核实的募捐渠道,建议通过正规公益组织核实信息后再援助。
法律进程:俞某故意伤害案的最终判决及精神鉴定结果未在搜索结果中更新。
可悲的是,命运对徐某的两次重击——一次来自暴力,一次来自疾病——都暴露了同一个真相:个体的苦难背后,往往是系统性保护的缺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