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与上合为什么是"天作之合",短评:上合组织峰会为何在天津举办?| 东西问

中新社记者 韩禹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举行,这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

为何是天津?这座城市独特的自然禀赋、开放传统与发展远景,与上合组织的议程高度一致。

天津与上合为什么是

2025年8月28日,天津梅江会展中心,“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会场外的主题花坛,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拍照。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区位奠定了联通优势。天津最早的发祥地,是大运河开通后南运河与北运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今天,天津不仅地处海河入海口,紧邻首都北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点,还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天津,就是上合组织促进“区域互联互通”的最佳写照。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2013年以来,天津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7300余列,班列联通的欧亚国家和地区拓展至25个;今年上半年,天津关区共发运中欧(中亚)班列365列,同比增长18.4%;天津港通过海铁联运,将中亚与欧洲市场连为一体,正与上合组织伙伴加强国际间物流枢纽合作,着力增开外贸航线、远洋干线、铁水联运班列。

天津与上合为什么是

2025年8月28日,一列满载医药、电气、食品的中欧(中亚)班列从天津新港北站鸣笛启程,经由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境,预计8天抵达乌兰巴托。图为龙门吊车装运集装箱。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时空铺就了文化厚度。历史上,因独特地理优势,天津逐步成为仓储、漕运的枢纽城市。自1860年开埠,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早的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前沿。邮政、铁路、电报、近代教育等领域“开风气之先”,多重文化交融与现代产业引入,使其成长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北方金融与商贸中心。

这种由制度与产业互动形成的开放传统,是天津城市文化“兼容并包”的根基。其开放胸怀与多元环境,为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提供了极佳场域。

天津与上合为什么是

2025年8月6日,“上合之约·丝路津彩”上合国家青年学生“万花筒”文化市集在天津拉开帷幕。图为来自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学生观看中国京剧展演。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发展确保了承载能力。天津曾因工业闻名,近年来立足交通航运、先进制造业等,倾力推动转型升级。通过陆续承办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等,天津在大型会展组织、外交主场活动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事实上,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合作,已有令人瞩目的成果。2024年,天津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总额达8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9%;截至2024年,上合组织国家在津设立企业471家,累计实际投资金额9.73亿美元;天津首创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已在8个上合组织国家建设了10个鲁班工坊,服务当地产业技能提升。而“经济联通”“软联通”与“人力资本互通”,是上合国家经贸合作新格局的生动体现。

2001年成立以来,上合组织成员国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推进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正携手前行,致力于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天津与上合为什么是

2025年8月22日,航拍天津海河畔上合峰会主题灯光秀。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凝聚各方共识、激发合作动能、擘画发展蓝图”是本届峰会的三项使命,而天津的城市故事正是互联互通、多元共存、合作共赢的故事。选址天津,因为这里能让世界看到,历史与未来在同一条航道上汇流聚集、联结各方,充满潜能。

文章来源:

辽阳市写字楼出售:https://liaoyangshi.zfsf.com/xiezilouchushou/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