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银发医养行动的通知》,北京、江苏、山东等10省份率先启动试点,鼓励身体状况良好、具备执业资格的退休医务人员重返医养服务一线,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医养专业人员短缺注入 “银发力量”。
此次 “银发医养行动” 明确了清晰的参与条件与服务范围。参与人员涵盖退休医生、护士、药师、技师及相关行政管理人员,核心要求是身体康健且持有有效执业资格。服务内容则全面覆盖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直接医疗服务,同时包含健康管理、业务培训、教学科研、志愿服务等延伸支持,既发挥退休医务人员的专业优势,也兼顾不同群体的能力与意愿。(
试点推进上,10个重点省份将各选取3个地级行政区或市辖区重点突破,结合当地医疗资源分布和老龄化程度灵活落地,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后逐步推广。
政策出台后,医疗行业内外引发广泛讨论,观点呈现明显分化。
支持方认为,退休医务人员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成熟的专业技能,重返岗位能快速填补医养机构的人才缺口,尤其在基层康复护理、老年慢病管理等领域,其经验价值不可替代。
部分网友直言,若身体允许且待遇合理,愿意发挥余热,既实现自我价值也能增加收入。
质疑声则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就业公平争议,有年轻医务人员和网友担忧,退休人员返聘可能挤压年轻人的就业空间,加剧本就激烈的医疗行业就业竞争;
二是服务能力顾虑,部分人提出,高龄医务人员可能面临体力不支、操作熟练度下降等问题,甚至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三是政策细节疑问,有网友调侃 “退休医务人员也是老年人,却要为其他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认为部分条款不够贴合实际,同时对返聘待遇、工作强度等实操问题缺乏明确指引。
退休医务人员再上岗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对接医养结合的刚需缺口,而非简单挤占就业资源。
要让政策真正落地见效,需兼顾多方诉求:一方面要明确返聘人员的职责边界,侧重经验传承、指导帮扶等岗位,避免与年轻人形成直接竞争;另一方面需完善配套保障,明确薪酬待遇、工作时长、医疗责任等关键问题,让返聘人员安心上岗。
对于年轻人的就业焦虑,更需通过扩大医疗人才培养规模、优化基层医疗岗位激励机制等方式破解,让 “银发力量” 与 “青年力量” 形成互补而非对立。
毕竟,应对人口老龄化是长期任务,既需要发挥退休人员的经验优势,也需要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构建可持续的医养服务体系。
对此,你怎么看?
文章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