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胜利日阅兵专题节目,采取纪实手法拍摄,记录受阅官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积极投身强军兴军的生动实践。
节目分为两集,每集50分钟,通过讲述受阅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背后的训练故事,充分彰显受阅部队坚定维护核心、坚决听党指挥的政治本色和血脉传承;充分体现我军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能力。
胜利日阅兵专题片《必胜》 (上)
胜利日阅兵专题片《必胜》 (下)
胜利日阅兵专题片《必胜》通过大量首次公开的训练画面,为你揭开了受阅官兵们怎样将训练场上的“不完美”锻造成天安门前的“零误差”。
主要看点及亮点解读
纪实画面:首次公开大量集训镜头,例如8月6日合练时遭遇的多种音差和直升机干扰,以及官兵们一帧一帧分析演练画面的细节。
人物故事:聚焦官兵个体,如火箭军方队安烽豪为克服O型腿刻苦训练,以及擎旗手马瑞在干扰下失去节奏的慌乱与成长。
精神内核:超越形式展示,传递了“军命即天职,军令大于山”的绝对服从,和官兵们“不练到极致不罢休”的追求。
硬核细节:披露了武警部队方队使用的刺刀是全开刃的制式武器,以及陆军方队难度极高的“三把枪”(落地沉枪、移握枪颈、劈枪摆头)动作。
不止于记录,更是精神的叙事
《必胜》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对整齐划一画面的赞美,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现象进行解读。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专题片将抗战时期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与今日受阅官兵“不练到极致不罢休”的追求联系起来。这种历史勾连让阅兵不仅是军事展示,更是一种民族精神与集体记忆的传承。
从营场到战场的升华:片子敏锐地捕捉到训练与实战的结合。例如,武警部队主教练周勇解读“劈枪”动作时,强调那不仅是动作,更是“劈开屈辱历史”的杀敌决心。这直接回答了“为何要如此刻苦”的疑问——一切训练都是为了最终的胜利。
伟大与平凡的辩证:专题片结尾点明,这些在天安门前创造“中国排面”的官兵,在阅兵结束后都回到了祖国各地平凡的岗位上。这一刻画,让震撼人心的“排面”回归于每一位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完成了对人民军队本质的深刻诠释。
总的来说,《必胜》不仅是一部合格的纪实片,更是一部富有深意的军事文化作品。它成功地将镜头对准了荣耀背后的汗水与泪水,通过真实的细节、个体的故事和深刻的精神解读,让你真正理解了何为“中国排面”。
视频、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仅供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