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打工20年救母亲,24岁女孩愿免费打工20年还债救母亲:只为换一次救妈妈的机会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ICU病房外,24岁的臧慧娜守着心电监护仪的声响,指尖攥着缴费单上每天2万多元的治疗费,声音嘶哑却坚定:"只要有人能救我妈妈,我愿意免费打工20年,甚至用我的命换她活下来。"

臧慧娜的母亲在29岁时被确诊为尿毒症——这个听起来陌生的医学名词,意味着她的肾脏已完全丧失过滤血液中代谢废物的能力。14年来,母亲每周三次的透析治疗成了家庭最沉重的日常,而更残酷的打击接踵而至:今年,她又被诊断出缩窄性心包炎,心脏被纤维化的包膜紧紧束缚,如同被勒住的气球。尽管手术暂时解除了危机,但术后感染让母亲至今躺在ICU里,依靠呼吸机和升压药维持生命体征。

"医生说再不控制感染,随时可能……"臧慧娜低头擦拭眼泪,"可每天的费用像流水一样,家里早就借遍了所有亲戚。"

臧慧娜母亲的遭遇并非个例。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50万名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要透析或换肾维持生命,且每年新增病例达12万至15万。然而,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知率仅有12.5%——这种被称为"沉默杀手"的疾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

"很多患者直到出现严重浮肿、夜间无法平卧或剧烈呕吐才就医,那时肾功能已不可逆。"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张聪指出,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滥用止痛药(如马兜铃酸类中药)以及乙肝病毒感染,都是导致尿毒症的高危因素。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夏海波补充道:"肾脏内部没有痛觉神经,病变初期就像一台‘哑火’的机器,悄悄失去排毒功能。"

面对天价医疗费,臧慧娜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她愿意用20年无偿劳动偿还债务,甚至提出签署器官捐献协议。"妈妈29岁患病时我才5岁,是她拖着病体把我养大。现在透析机取代了她的肾脏,呼吸机代替了她的肺,我不能再失去她。"

医学专家坦言,尿毒症目前仍无根治手段。透析虽能延长生命,但患者平均生存质量大幅下降;而换肾手术不仅面临供体短缺(我国每年仅能完成约1万例肾移植),术后还需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费用高达数十万元且存在感染风险。

臧慧娜的故事折射出无数重症家庭的困境:医保虽覆盖部分透析费用,但进口药物、并发症治疗仍需自费;心包炎这类罕见病更因病例稀少,难以获得专项救助。目前,臧慧娜通过水滴筹等平台发起募捐,但距离近百万元的治疗目标仍有巨大缺口。

"如果社会能多一些关注慢性肾病的早期筛查,或许很多悲剧可以避免。"夏海波呼吁,普通人应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而对于臧慧娜这样的家庭,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钟的延迟,都可能让ICU里的那盏生命之灯熄灭。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