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面无表情连问3个问题,普京会上面无表情,连问3个问题,现场的高层没有一人敢吱声

普京召集高层到场,面无表情连问三个问题,现场众人没有一个敢吱声。

这两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召集经济部门官员前往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场经济问题会议,商讨未来三年的预算计划等问题,俄总理米舒斯京、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等人均到场参会。

普京面无表情连问3个问题

【俄罗斯总统普京召集经济部门官员前往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场经济问题会议】

在此次会议期间,普京先是回顾了去年的经济会议,提醒与会官员们,当时所有人就抑制通货膨胀等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明确了既要防止经济过度降温,又要避免破坏货币政策。

随后面无表情的普京质问在场的所有人“我们现在看到了什么?”

面对鸦雀无声的现场,普京自己紧接着自问自答道:“今年前7个月,俄罗斯的GPD增长率为1.1%,7月的GPD同比增长了0.4%,但这种经济增长速度不够”。

接下来,普京又问了在场官员们两个问题:我们能否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还是我们需要其他措施和更高的利率?

可惜面对普京先后问出的三个问题,在场的众人依旧没人敢吱声。

普京在内部经济问题会议上,以如此姿态质问米舒斯京等人,说明俄罗斯现在的经济发展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普京面无表情连问3个问题

【普京在内部经济问题会议上发脾气,说明俄罗斯的经济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俄罗斯官方数据显示,俄罗斯在2023年与2024年,都保持了4%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可在2025年以来,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且自 2022年以来,首次出现季度环比萎缩的情况。

其实,在去年下半年,俄罗斯经济就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苗头,所以,米舒斯京领导的经济部门下调了对2025年的经济发展预期,只是向普京承诺,2025年的经济增长率,能够达到2.5%。

可在进入9月以来,俄政府两次调整了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先是从2.5%降到1.5%,然后又从1.5%降到了1.2%,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期的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

普京在此次经济会议期间,向米舒斯京等人提出的要求,是要保证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球经济增速,也就是年增长率要超过3%,并强调经济情况取决于国家财政的稳定,以及一系列计划方案的实施。

普京面无表情连问3个问题

【普京对米舒斯京等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俄罗斯经济的问题是综合性的,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普京与米舒斯京等人一道,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具体来说,俄罗斯经济增速放缓,有着其必然性。

俄罗斯在2023年、2024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本身就是俄乌战争所产生的国防订单刺激之下,所出现的一种异常的经济“过热”状态,现在增速下降说明原有的刺激因素,已经无法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国内经济向战时状态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供需不平衡、人力不足导致企业纷纷开出高薪等现象,又导致俄罗斯面临通货膨胀,俄央行只能维持较高的利率,这又反过来抑制了俄罗斯企业与民众的投资、消费欲望,导致了内需减少。

普京面无表情连问3个问题

【自去年以来俄罗斯就面临通货膨胀问题】

在此情况下,俄罗斯还要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尽管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占据了优势,可要想彻底打垮乌克兰,让基辅在谈判桌上让步,还存在不小的困难,俄军需要持续在乌东发起进攻。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只要战争一天不结束,俄罗斯的国防开支就不会减少。

况且,乌东部地区的俄军后面要面对的就是乌东三要塞等乌克兰经营多年的堡垒,在攻坚战过程中,俄军的武器弹药消耗必然是成倍增长,俄罗斯的国防开支可能还会增加。

与此同时,西方制裁的持续加码,国际能源价格的下降以及乌克兰针对俄罗斯油气生产设施的袭击,共同导致了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锐减,俄政府财政收入也随之减少,只能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维持战争,推动民间经济发展的资金减少,财政赤字也不断增加。

普京面无表情连问3个问题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只要战争一天不结束,俄罗斯的国防开支就不会减少】

要想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普京政府就必须在外交等领域同步发力。

举例来说,普京不久前访华期间,与中蒙就推进中蒙俄天然气管道一事达成了一致,签署了一份备忘录。

若是三国能够在几个月内签署供销协议,俄罗斯就能够利用“照付不议”原则,从中国这边拿到一笔预付款,缓解一下自身的财政压力。

只是考虑到中蒙俄管道一事涉及太多细节问题,俄罗斯外交、能源等部门想要在几个月内促成此事,确实是难度不小。

俄罗斯政府增加收入的最便捷方式,可能还是在国内加税,只是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加税可能引发民众的不满,普京未必能够下定决心。

普京面无表情连问3个问题

【普京未必能够下定决心在国内加税】

最后总结一下,俄罗斯经济正面临增长动力减弱、结构性矛盾突出、外部环境持续收紧的多重挑战,普京对增速放缓的强烈不满,则反映出克里姆林宫对当前经济态势的深切忧虑。

然而,在战争持续、制裁未解、财政承压的复杂背景下,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或短期刺激已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能否在防务支出与经济民生之间取得平衡,推动结构性改革并拓展非能源收入来源,将考验普京政府的政治决心与治理能力。

俄罗斯若要在全球经济增速中实现“逆势突围”,恐怕还需要更多务实、系统且坚定的长期政策布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