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弯折20000次电池,可弯折超20000次!我国锂电池领域再获重要突破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成功制备出一类新型聚合物材料,其能够在分子尺度上同时实现离子的快速传输与高效存储,为提升固态锂电池性能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

固态锂电池因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技术的重要方向。然而,在传统的固态电池里,“离子传导”和“离子存储”这两个关键功能,分别由固态电解质和电极材料来承担。这种“分工明确”的模式,却导致电极和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阻抗很大、离子传输效率低,严重影响了固态电池的整体性能。

在该研究中,团队制备的新型聚合物材料兼具快离子传输能力与高效的离子存储功能。材料通过共价键,将快速的“离子传输通道”和具有储能功能的“硫链结构”集成在同一聚合物结构中。更重要的是,基于该材料构建的一体化柔性电池展现出极佳的机械稳定性,可弯折20000次以上而不影响性能。此外,将该材料作为传统磷酸铁锂正极的聚合物电解质时,电解质中“隐藏”的储能能力可在特定电位下被激活,将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86%。

更多详情

↓↓↓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王宇

审核:张爽

可弯折20000次电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