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AI图片)
10月3日,陕西省旬阳市新郎周某某结婚,他突然从举办婚礼的酒店门口奔至旬河大桥跳河落水。
网络消息先是说,是因为彩礼问题,新娘方面之前已经收了20万彩礼,可在结婚当天,新娘方面又提出增加2万元,否则新娘不下车,新郎觉得不可承受,一怒之下跳河。
但是,随后旬阳官方辟谣说不是彩礼问题,而是婚姻琐事导致,并且查处前述网络消息的谣言炮制者。
新京报发了一篇评论文章,“新郎跳河谣言要查处真相当公布”,呼唤旬阳官方公布真相。
我简单评述一下这个新闻事件,主要说两点。
第一,旬阳市官方辟谣顶多是“半辟谣”。只是说网络信息“突然增加2万彩礼”是不实消息,并查处三个人造谣者,但又没说具体的真实消息,这不是辟谣的基本方式,只有用真相才能辟谣虚假消息,而用模糊不清的“婚姻琐事”远达不到澄清事实。
好比是,某个人做试题推导出一个答案,你只是说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可你又没展示“正确答案”,并且没有论证你的“正确答案”真的是正确,这就让做试题的人难以心服口服,也让公众无法信任。
怪不得新京报发评论文章,希望旬阳市官方以公布真相的方式辟谣并查处谣言。
这些年看新闻,一些地方的“辟谣”均是这么不明不白,只是说某个网络信息是假的,但又没有展示具体真的一面,让“辟谣”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第二,事件真相可以在当地官方,也可以在民间,还可以在媒体。新郎跳河,这种事本是民间悲剧,最接近真相的人就是男女双方的家庭,以及参与婚礼的亲朋好友。现在不清楚查处的三个“造谣者”是不是见证婚礼的人。当具体的见证人都是缄默,而公众很想知道真相,最应该探究真相的当然是媒体,可是,媒体又等待当地官方的所谓真相,于是真相空白了。
这种事情打探真相不难,记者只要深入当日婚礼的见证人,多方采访一下,就会大致画出事件的轮廓。如果在以往,陕西本地媒体很快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比如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可现在都是等待当地官方公布真相。当这种等待成为习惯,媒体就将真相的调查权逐步让渡于地方官方了,而媒体只是复制粘贴地方官方的通告。
其实,在一些事件的调查上,民众更愿意相信有品质的媒体报道。所以,媒体不应该去呼唤当地官方公布真相,而是媒体自己派记者去调查真相。
(作者:李成义)
(喜欢我,关注我。批评我,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