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微博吐槽引发的餐饮业地震,让两位商界强人陷入对峙,也让预制菜这场暗战浮出水面。
“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2025年9月10日,罗永浩的这条微博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连绵不绝的涟漪。
短短几小时内,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火速回应:“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 两位知名商界人士的对抗,瞬间引爆了舆论场。
更令人意外的是,随着事件发酵,一大批坚持“现做现卖”的餐饮老板竟纷纷在网络上公开感谢罗永浩。这场原本个人之间的争执,已演变为关乎整个餐饮行业走向的公共议题。
01 争议漩涡:一石激起千层浪
罗永浩的一条微博,不仅引发了西贝的危机,还搅动了整个餐饮行业。9月10日,他在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并呼吁国家强制餐馆标注是否使用预制菜。
贾国龙的应对堪称强硬。次日,他就在罗永浩用餐的同一家西贝门店召开媒体会,坚决否认使用预制菜,并宣布全国门店将开放“罗永浩菜单”,欢迎顾客参观后厨。
“我们对罗永浩当天的菜单进行了复盘,我们100%没有预制菜,”贾国龙情绪激动地表示,“他对我们的伤害是很大的,一定会起诉他!”
这场争论的焦点迅速从“预制菜”转向了“消费者权利”。罗永浩在直播中质疑:“西贝称没有预制菜是100%撒谎,因为国家还没有相关标准出台。”
02 人格对决:两个“倔强”的商业领袖
贾国龙与罗永浩,两位商界强人的性格在此次事件中展现无遗。
从内蒙古临河的一家小店起步,贾国龙将西贝打造成拥有近400家门店和17000名员工的大型餐饮集团。在员工眼中,他是个说一不二的“硬汉”,有着内蒙商人特有的倔强与直率。
事件发酵后,贾国龙在行业群中的发言被截图传播。前半段他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后半段却直言“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这种矛盾表现,展现出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另一方的罗永浩,则一如既往地扮演着“维权斗士”的角色。从新东方教师到创办锤子科技,再到直播带货主播,他始终保持着“较真”的性格特质。
面对西贝的起诉威胁,罗永浩淡定回应:“准备好了,官司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推动预制菜立法,保护消费者知情权。”
03 危机管理:西贝的“自爆式”公关
西贝的危机应对,被业内视为公关的反面教材。从强硬对峙到矛盾道歉,再到争议营销,西贝的每一步都引发了更大的舆论反弹。
9月15日,西贝发布官方致歉信,承诺在2025年10月1日前完成全国门店九大调整。但这封道歉信一度被删除后又重新发布,显示出决策的摇摆。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9月23日西贝旗下公众号“西贝品味早读”发布《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一文。文章以儿童视角讲述因妈妈受新闻影响不让吃西贝而哭闹的故事,被网友批评为“史诗级拉垮”的煽情炒作,很快被迫删除。
随后,西贝之前发布的视频《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也被翻出,视频中前店长称因周到服务有顾客想送她北京一套房,网友不仅质疑情节离奇,还推算她当年可能15岁就入职,质疑西贝涉嫌雇佣童工。
上海浦深律师事务所郭乘希律师评价:“西贝的公关团队,显然自以为擅长写故事,可惜这两个故事不但不能服众,反而是画蛇添足,越描越黑。”
04 行业影响:餐饮业的“微利时代”与透明度挑战
这场争论背后,是整个餐饮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2025》,2025年1-8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仅3.6%,增速较2024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餐饮行业正迎来“微利时代”。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全国餐饮大盘人均消费降至36.6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7.7%[citation:5]。同时,餐饮门店存续周期持续缩短,预估2025年平均仅15个月左右。
在这场争论中,众多餐饮老板之所以感谢罗永浩,是因为他将行业秘密摆上了台面,推动了关于透明化的讨论。
一方面,连锁餐饮需要标准化以确保品质和效率;另一方面,消费者渴望“锅气”和新鲜现做的体验。这两者的平衡已成为餐饮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05 法律纠纷:老顾客的诉讼与品牌信任危机
西贝面临的麻烦远不止舆论批评。作为西贝九年的老顾客,上海浦深律师事务所郭乘希律师已将以“侵权责任纠纷”为由,将西贝相关公司诉至法院。
郭乘希在诉讼中指控西贝存在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行为,要求西贝在多平台连续一周公开致歉,在全国门店及电商平台公示预包装食材详细信息,并索赔欺诈惩罚性赔偿。
这一诉讼反映了西贝品牌信任危机正在深化。郭律师指出:“西贝拿大爷和7岁的孩子说事,7岁的孩子是无行为能力人,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为一碗汤就要把自家的房子送人的大爷,这也是太反常了。”
06 结局怎样:清空社交账号与行业反思
9月28日,媒体报道贾国龙已清空小红书、视频号内容,抖音账号仅剩一条2024年9月30日发布的视频。这一举动被视为西贝试图淡化创始人个人色彩,减少舆论关注的信号。
与此同时,西贝的业绩已受到实质影响。贾国龙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9月10日和9月11日,西贝日总营业额均掉了100万元,估计9月12日会掉200万元到300万元。
这场风波也影响了西贝的资本之路。那个曾经号称“永不上市”的西贝,如今正紧锣密鼓地推进2026年港股IPO计划。但在声誉受损、收入下滑的情况下,西贝的IPO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场争论没有赢家。罗永浩收获了掌声却也背负了“网络黑社会”的骂名;贾国龙坚守立场却付出了业绩下滑的代价;消费者获得了知情权讨论的空间,却陷入了更深的信任困惑。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餐饮业已经走到了一个转折点:当贾国龙清空社交账号,当越来越多的餐饮老板感谢罗永浩,当律师以九年老顾客的身份起诉西贝——这些现象共同指向一个未来:餐饮业的“信息黑箱”时代正在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