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了成绩单,自从2024年全国大规模开启存量房贷调整后,统计出来:已经惠及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平均每户家庭每年减少6000元支出!再延申分析下,5,000万户居民家庭,那么涉及的人口总量最少是在1.5亿人以上,也就是说全国最少有1/10的人口,因这项政策而每年少付出这么多钱。
家庭省下来的这些钱可以用于投资,可以用于消费,同样在未来的长期的房贷期限中,每年都能省下来,10年就省了6万元,30年能省下18万元,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棒的政策,我们要为此点赞!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确实是一个央行顺应民意的好政策!
其实这个政策的出台也不容易,包括德先生在2023年就开始呼吁,存量房贷利率和新购房房贷利率倒挂,存量房贷利率最高的还是2018年时买房的6%的利率,当时新购房的商业房贷利率都在3.5%左右。所以这种倒挂虽然促进了买新房的热情,但是对于存量房贷用户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而且长期对于楼市损害也很大,确实应当有效降低利率达到平衡。
不过自从房贷利率的变动,与LPR(基准贷款利率)挂钩后,在2025年,LPR的下调却不断放缓,现在已经连续4个月没有变动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联储终于开始降息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央行却按兵不动呢?现在LPR仍然保持在1年期3.0%,5年期以上3.5%。
对于广大普通民众来说,LPR的意义主要在于挂钩自己存量房贷利率的变化。因为绝大多数房贷利率是与LPR挂钩浮动的,如果LPR继续降,那么民众每月的房贷还款金额少。现在LPR稳定不动的原因很多,不过核心原因在于我们的存款利率已经基本降到了零利率,那么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存贷差不可能持续减少。在这个结构性调整未完成情况下,LPR还将保持相对稳定。
作为最重要指标追踪的六大行,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05%,一年期定期利率也只有0.95%,如果同一些成熟经济体存款利率对比,我们现在也基本可以说是属于零利率时代了。如果存款利率已经降无可降,或者说继续向下调整的空间极其微小,那么LPR贷款基准利率也就下调的空间也会继续变小。
因为贷款利率继续下调,而存款利率不变,银行等金融机构所能赚取的存贷利差,就再一步会被压缩,银行的收入会减少,银行的净利润会减少。如果从大局来看,那就是对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据说现在存贷差仅仅只有1.4%,银行前所未有的少,不少严重依赖存贷差收入的小银行,都存在了稳定经营的风险。
这绝对就是LPR不能继续下调的核心基准原因,未来如果没有重大经济变化,LPR有可能在中期都会保持相对稳定。另外我国央行与美联储的政策,那是不同步联动的。我们早在两年前就启动了降息的调整,而美联储到了现在才开始降息。既然政策也不同步,面临要解决的经济问题也不一样,美联储降息又与我们有多大关联呢?
现在房贷利率已经降至3%左右,购房的压力也确实降低了很多,对于存量房家庭来说,每年还贷的压力也有效降低了。确实政策的出台,不仅仅要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入和利润,其实更应该是惠及到民生方面。让民众家庭手中多有些钱,他们才有可能去更多的消费,更多的投资,而不是被房子、车子、孩子三座大山压的透不过气来。
德先生再次重申,未来我们的存款利率有可能下调的速度在放缓,短期下调的可能性不大,中期下调的空间在减小。但其实LPR贷款基准利率中期下调的可能性还在增加,这需要我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自己的工作调整,总收入中让存贷利差的收入比例继续下降,向更加现代化和科技化的银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