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蝮-蝰科亚洲蝮属的一种动物

乌苏里蝮

《乌苏里蝮》,此词条收录于10/06,仅供参考

      乌苏里蝮(学名:Gloydius"marks":[ ussuriensis (Emelianov, 1929))是蝰科(Viperidae )亚洲蝮属(Gloydius)的一种小型毒蛇。也被称为土球子、狗屎堆、贴树皮、七寸子、土公蛇等。乌苏里蝮体全长400-650mm。头呈三角形,不宽扁,颈细,吻棱明显。瞳孔直立椭圆形。具管牙,有颊窝。个体较细小。体色变化较大,有黑褐、黑灰等色。背面有2行中央色浅的深色圆斑,有的斑纹不明显。尾色同体色,末段不呈白色。腹面色较浅者,颔部灰白色;腹部黑色发亮者,背黑灰。颌片和下唇鳞腹面有黑斑,颔部亦灰白。眼后斜向口角,有宽带状斑,斑纹背缘有一极细白线纹。此白纹占所在鳞片的鳞脊部分。其舌粉红色。尾巴较短,尾尖常为黑色,极少数白色无斑。

      乌苏里蝮主要分布于俄罗斯、朝鲜、蒙古国、中国等国家,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等地均有分布。乌苏里蝮栖息于平原、丘陵、山地、林缘、灌丛、草丛,常出现在山坡路旁、田野、沟豁等处活动。10月中上旬入蛰,5月中旬出蛰,其食性很广,以鼠、蛙为主要食物。

      乌苏里蝮的蛇毒含有丰富的蛋白酶,一种不常见的磷脂酶A。其神经毒含量较少,便于纯化,是制成“抗栓酶”“清栓酶”“降纤酶”的基本原料,对治疗心肌坏死、高血脂、脑血栓等多种老年病有很好的疗效。

      乌苏里蝮于2015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近危(NT)。 在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级别无危(LC)。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