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目光聚焦于OpenAI和英伟达时,一场真正的AI财富收割,正被一家46岁的‘老古董’公司悄然完成。
2025年9月10日,全球财富格局迎来一场历史性洗牌。
81岁的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凭借公司股价单日暴涨约40%,财富激增近千亿美元,净资产达到3930亿美元,短暂超越霸榜300余天的马斯克,登上全球首富宝座。
这一戏剧性逆转的背后,是甲骨文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的战略性爆发——其云业务因与OpenAI等企业签署的巨额合同(如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协议)获得市场疯狂追捧,未履行订单金额飙升至4550亿美元,彻底点燃了投资者信心。
埃里森的登顶不仅标志着AI云计算红利进入实质性兑现阶段,更展现了一位历经数据库革命、互联网泡沫、云转型的“老牌巨头”,怎样以深耕数十年的企业级服务生态,在年轻科技公司主导的AI竞赛中实现逆袭。
本篇正文共计 66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17 分钟。
我是布克队长,20年深耕多维商业服务领域,帮你洞悉战略趋势、拆解商业机会、揭秘经营门道、避坑找资源,陪你把生意做通做顺。
——BOOK |TheBest Business Partner——
财富转移:“老戏骨”逆袭,撕开AI界“新偶像”崇拜
当 35 岁的 Sam Altman 带着 ChatGPT 登上《时代》封面,当 “90 后 AI 创业者” 成为融资路演的流量密码,硅谷悄悄达成一个共识:AI 是年轻人的游戏。老牌巨头?不过是 “被浪潮拍在沙滩上的前浪”—— 直到甲骨文 2024 财年 Q4 的财报砸过来。
这家成立 46 年的数据库巨头,AI 业务增长 217%,AI Vector Search 功能狂揽 8 亿美元新增收入;摩根大通、沃尔玛、辉瑞排队签约,连以 “颠覆传统” 自居的特斯拉,都把自动驾驶数据搬到了 Oracle Database 23ai 平台。
这绝对不是偶然的 “回光返照”。
当年轻 AI 公司还在为高质量训练数据焦头烂额时,甲骨文的服务器里躺着 400PB 企业核心数据——相当于 20 亿部高清电影,涵盖金融交易、医疗记录、供应链物流;当 OpenAI 为 “AI 幻觉” 头疼时,甲骨文早已让沉睡 30 年的数据,通过向量搜索 “开口说话”。
甲骨文的逆袭,撕开了 AI 行业的一个真相:这场战争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年龄,而是 “数据壁垒 行业深耕 生态掌控力”。
那些嘲笑 “甲骨文不懂 AI” 的人,忘了最朴素的商业规律:技术会迭代,模式会过时,但沉淀几十年的行业信任和数据资产,才是AI时代最硬的通货。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拆解甲骨文逆袭的底层逻辑:它怎样用 “老优势” 打 “新战役”,老企业又能从中学到什么,以及AI财富转移的下一个接棒者是谁。
先破局:
AI“年轻崇拜”的误区,错在哪?
硅谷的 “年龄公式”:
AI 公司估值 = 创始人年龄的倒数 × 融资轮次
其实藏着一个致命误区:把“技术新鲜感”当成了“核心竞争力”。
年轻 AI 公司的困境,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数据上,它们能拿到的多是 C 端零散数据(比如用户聊天记录、图片),噪声占比超 30%;而甲骨文手里的,是摩根大通每天 4.5 万亿美元的交易清算数据、沃尔玛 1.1 万家门店的实时库存数据 —— 这些结构化数据的商业价值,是 C 端数据的 10 倍以上。
•成本上,年轻公司买一条企业数据授权要 0.5-3 美元,甲骨文复用存量客户数据,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场景上,年轻公司扎堆 C 端(AI 绘画、聊天机器人),90% 的产品面临 “增收不增利”;甲骨文深耕 B 端,一个摩根大通的 AI 合同就达 1.2 亿美元,相当于 300 万 C 端用户的 ChatGPT Plus 收入。
更关键的是 “迁移成本”。
一家中型银行把核心系统从甲骨文迁走,要花 2300 万美元、耗时 18 个月,业务中断概率达 47%——这就像给飞行中的飞机换引擎,没人敢冒这个险。而年轻公司想让企业放弃甲骨文,相当于要客户“拆了自己的地基重建”。
甲骨文的逆袭证明:
AI 不是“从零开始的革命”,而是“用新技术激活老资产”的升级。年轻公司的“颠覆梦”,败给了老牌巨头“数十年的沉淀”。
AI护城河:
3个核心动作,把“老优势”变成“新武器”
甲骨文没做 “从零开始的 AI”,而是把 46 年的积累,变成了 AI 时代的“核武器”。这三个核心动作,每一个都值得老企业借鉴。
1. 数据底盘:46年攒下的“AI 燃料库”,年轻公司根本追不上
AI 时代,数据就像工业革命的煤炭——没有燃料,再先进的引擎也是废铁。甲骨文的 “燃料库”,是用 46 年织就的全球企业数据网:
•财富 500 强中 87% 的公司,把核心数据存在 Oracle 数据库;
•全球 120 多个国家的政府,用它处理税务、医疗数据;
•仅金融行业,甲骨文就存储了超 150PB 的交易数据(相当于 75 亿部高清电影)。
这些数据的“场景价值”,是年轻公司爬再多网页也得不到的。
比如沃尔玛的供应链数据,不仅有商品销量,还关联着天气、交通、促销活动——30 年沉淀的业务逻辑,能让 AI 精准预测 “高温 促销=矿泉水销量激增 3 倍”,这不是简单的 “数据量” 能比的。
我们用一张表,看清甲骨文和年轻 AI 公司的“数据鸿沟”:
对企业客户来说,选择甲骨文的 AI 服务,相当于 “用现成的燃料开新车”;而选年轻公司,得先花大价钱 “找燃料、建加油站”—— 谁更划算,一目了然。
2. 技术转化:AI Vector Search,把“老数据”变成“能赚钱的新能源”
有了数据燃料,还需要“转化引擎”。
甲骨文的关键动作,是推出 Oracle Database 23ai 的 AI Vector Search 功能——简单说,就是让存了几十年的“老数据”,直接对接 AI 模型,不用迁移、不用改格式。
传统数据库存储的是“123”、“张三”这种离散值,AI 模型需要的是“能懂语义的向量数据”(比如把 “欺诈交易” 转化为数字编码)。
过去,企业要把数据导出到外部 AI 平台做转换,既慢又有安全风险;现在,甲骨文在数据库内部完成“翻译”,比如,一条 SQL 命令,就能让交易数据变成 AI 能懂的向量。
摩根大通的案例最直观:
用了 AI Vector Search 后,风控模型响应速度从 2 小时缩到 0.3 秒,因为“数据不用搬家,计算直接在数据库里完成”。
美国银行测算过:
用这个功能,不用重建数据中台,就能让客服系统实时分析客户历史对话,比原来的方案省了 1200 万美元。
这个技术的妙处,在于“零成本升级”。
截至 2024 年 Q2,6000 家企业客户启用了这个功能,83% 是“老客户复购”——甲骨文相当于用“老客户的信任”,完成了 AI 业务的冷启动,这是年轻公司求之不得的优势。
3. 场景选择:不跟C端抢流量,只赚B端“必须花的钱”
当年轻 AI 公司在 C 端为“用户时长”打架时,甲骨文在 B 端收割“刚需红利”——企业愿意为 AI 花高价,因为解决的是“生死问题”:银行要防洗钱,医院要辅助诊断,工厂要预测设备故障。
这些需求的特点是“安全第一、稳定优先”,恰好踩中甲骨文的舒适区。
比如 Oracle Database 23ai 的 AI 防护功能,能自动识别“凌晨 3 点批量下载客户数据”这种异常行为,响应速度比人工快 170 倍,误报率<0.3%——这种 “开箱即用” 的安全能力,企业愿意支付溢价。
对比 C 端 AI 的 “烧钱模式”,B 端的盈利逻辑要健康得多:
•客单价:甲骨文一个 B 端 AI 合同平均 120 万美元,是 C 端 AI 产品客单价的 500 倍;
•复购率:甲骨文 AI 业务复购率 92%,C 端 AI 产品留存率不足 30%;
•ROI:企业用甲骨文 AI 功能,平均 8 个月收回成本,C 端 AI 的投资回收期常超过 3 年。
甲骨文的逻辑很清醒:不做“炫技的 AI”,只做“能帮企业赚钱的 AI”。这正是老企业的优势——懂行业痛点,知道哪里是“必须花钱的地方”。
实战拆解:
甲骨文怎么用“老经验”打“新战役”?
甲骨文的逆袭,不是 “靠运气”,而是把“老优势”和“新趋势”拧成了一股绳。
这三个实战动作,老企业可以直接抄作业。
1. 技术整合:300项功能不是“堆砌”,是“老底盘 新插件”
甲骨文没做“独立的 AI 产品”,而是把 300 多项功能“嵌入”原有数据库。比如:
•向量索引技术:让 SQL 查询能直接调用 AI 相似度计算,用户搜 “相似欺诈交易”,0.1 秒出结果;
•JSON关系二元性:把工程师随手写的 JSON 故障日志,自动变成数据库能查的表格,开发效率提 3 倍;
•Exadata 24ai加速:和英伟达合作优化 GPU 算力,向量搜索速度比开源方案快 8 倍。
这些功能的核心,是“不颠覆老系统,只做升级”。
某汽车制造商用了之后,不用换 ERP 系统,就能让 AI 分析生产数据,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从 70% 升到 91——这种 “润物细无声” 的升级,企业没有拒绝的理由。
2. 生态联盟:不做“孤狼”,拉巨头“搭便车”
甲骨文没自己搞 GPU、没自己做 ERP,而是拉着英伟达、SAP 组队:
•跟英伟达合作:优化 GPU 上的向量计算,企业不用买昂贵集群,按查询量付费,单条查询成本 0.001 美元;
•跟SAP协同:把 AI 嵌入 SAP 的 ERP 系统,用户看生产工单时,AI 自动生成 “延误风险分析”,SAP 帮甲骨文触达数万家制造企业。
这种 “优势互补” 的联盟,形成了网络效应:硬件商需要企业场景,软件商需要 AI 功能,甲骨文需要渠道——三赢的模式,让后来者很难打破。
3. 客户落地:用“ROI 说话”,每个案例都算“赚钱账”
甲骨文的客户案例,从来不说“AI 多先进”,只说“能赚多少钱”:
•沃尔玛:用 AI 预测供应链需求,库存周转率提 22%,缺货率降 35%,每年省 2400 万美元;
•摩根大通:AI 反欺诈系统误报率降 58%,每年减少人工审核成本 1800 万美元;
•某医疗集团:用 AI 分析病历,罕见病诊断时间从 3 天缩到 2 小时,误诊率降 40%。
企业客户的决策逻辑很简单:“你能帮我赚 100 万,我就愿意付 20 万”。甲骨文的案例,每一个都精准踩中这个逻辑。
行业启示:
老企业的AI生存法则,不是“学年轻公司”,是“用好自己”
甲骨文的故事,不是 “老企业的偶然胜利”,而是给所有老企业指了一条明路:AI 时代,你不需要 “从零开始”,只需要 “把自己的优势用对地方”。
1. 别追“AI炫技”,要做“能赚钱的AI”
企业只为“有 ROI 的 AI”付费。老企业的优势,是懂行业的“赚钱逻辑”:
•如果你是做 ERP 的,就用 AI 分析生产数据,帮客户降成本;
•如果你是做医疗设备的,就用 AI 优化影像诊断,帮医院提效率;
•如果你是做零售系统的,就用 AI 预测销量,帮门店减少库存。
某连锁餐饮用历史订单数据做 AI 备货,食材浪费率降 18%——这不是复杂的 AI 技术,只是“激活了老数据”,但能直接赚钱。
2. 你的“老业务”,就是最好的AI入口
甲骨文的数据库是 “入口”,你的老业务也可以是:
•数据入口:几十年的客户数据、交易记录,是 AI 最好的燃料;
•场景入口:原来的服务流程(比如银行的信贷审批、工厂的设备维护),是 AI 落地的最佳场景;
•信任入口:老客户的信任,比烧钱获客更管用,甲骨文 83% 的 AI 客户是老客户复购,就是证明。
某家电巨头把 AI 嵌入售后系统,传感器数据异常时自动生成维修单,客户停机时间降 70%——它没做“新 AI 产品”,只是把 AI 当成“售后的升级插件”。
3. 找对盟友,比自己研发快10倍
老企业不用自己搞“全栈 AI”,像甲骨文那样找盟友:
•缺算力,找英伟达、AMD;
•缺场景,找 SAP、Salesforce;
•缺技术,找高校、开源社区。
某重型机械厂商和 AI 芯片公司合作,在设备里加预测性维护算法,产品溢价提 25%——它没自己做 AI 研发,只是“用盟友的技术,升级自己的产品”。
未来推演:
AI财富转移的下一个接棒者是谁?
甲骨文不是孤例,AI 财富正在向“手握数据和行业经验”的老企业转移。
这三类玩家,最有可能接棒:
1. SAP:ERP里的“数据金矿”,能做“制造业AI”
SAP 的 ERP 系统,存着 40 万家企业的生产、财务数据——这些结构化数据,是 AI 预测供应链、分析成本的绝佳燃料。2024 年它推出的 S/4HANA AI 套件,能让客户用自然语言查“欧洲区原材料成本异常”,某汽车零部件厂商用后,财务报表效率提 60%。
SAP 的优势在“业务流程数据”,这会让它在制造业 AI 里占独特位置。
2. IBM:金融服务经验 全栈技术,能做“风控AI”
IBM 在金融行业有 60 年经验,还手握 Power 芯片、Red Hat 开源生态。某国有银行用它的 AI 反欺诈系统,识别准确率提 94%,误判率降 58%——这种 “技术 服务” 的能力,纯 AI 公司复制不了。
IBM 的机会,在需要“深度行业经验”的金融、电信领域。
3. Epic Systems:医疗数据守门人,能做“临床 AI”
它的电子病历系统覆盖全美 40% 患者,这些数据能帮 AI 快速匹配相似病例。某医院用它的 AI 辅助诊断,罕见病确诊时间从 7 天缩到 1 天——医疗数据的稀缺性,会让它成为医疗 AI 的 “水电供应商”。
这三类玩家的共同点:有“不可替代的行业数据”,有“客户不敢轻易迁移的系统”——这正是 AI 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AI不是“年轻人的游戏”,是“懂优势者的游戏”
甲骨文的逆袭,打破了“AI=年轻”的迷信。商业世界的终极赛场,从来不是年龄的较量,而是“价值创造能力” 的比拼。
46 岁的甲骨文,没跟年轻人抢 C 端流量,没做炫技的通用 AI,而是守住“数据底盘 行业深耕”的优势,用 AI 激活存量资产。这才是老企业的生存智慧:不是追逐变化,而是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 “不变锚点”。
对老企业来说,AI不是“革命”,是“升级”:
就像当年电力革命,成功的不是发电公司,而是用电力改造生产线的工厂。
你的“老数据”、“老客户”、“老业务”,不是负担,而是 AI 时代的金矿。
对个人来说,这更是一面镜子:
职场的“年龄焦虑”,本质是“能力没跟上经验”。甲骨文的 DBA 们,学了向量数据、嵌入算法,把“数据库运维经验”变成了 AI 时代的稀缺技能——对抗年龄焦虑的最好方式,是让自己成为“优势 趋势” 的结合体。
AI 财富转移的浪潮里,没有永远的年轻,只有永恒的价值。甲骨文的故事或许会被新案例取代,但它揭示的真理不会变:在技术狂欢里,守住自己的核心优势,才能站得稳、走得远。
本账号内容仅为个人经验分享和行业洞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决策建议,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内容造成的损失负责。
创业维艰,但总有些微光在前方。点个关注,接触更多商业信息、生意项目和产品故事,也许其中就有适合你的那条“准赛道”。你身边有正需要这些的朋友吗?转发这篇文章,让他们知道:其实大家都不孤单。
温馨提示:
看清趋势后,具体项目投资分析、项目持续运营,请持续关注【经纪号】【管家号】的更多相关内容。
布克商业 | 内容矩阵Niche Business Consulting
文章回顾
商业模式合集:
商业认知合集:
布克商业 | 社群活动Niche Business Consulting
布克商业 | 知识星球
Niche Business 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