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评论
剖析事件深层脉络
提供观点多维思考
近日,江西赣州定南县早高峰时段,数百位老人与学生共同“抢公交”的场面引发关注。据网友上传的视频显示,大量乘客在公交站台焦急等待,车厢内已挤满乘客,车门处仍有背着书包的学生未能上车。据了解,大量老人为了参加免费理疗活动,在早晨7:00-7:30时段与学生共同挤乘公交车,导致不少学生因挤不上车而迟到。
一、福利政策与现实需求的碰撞
定南县公交司机方师傅介绍,早上乘坐公交的老年乘客并非如网上所说去领免费鸡蛋,而是去免费做一种理疗,人数预计达五六百人。这个时间段恰好也是学生上学的时间,因此出现了老人和学生一起“挤公交”的情况。定南县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对65周岁以上老人办理老年卡,持卡可免费乘坐公交车,这种政策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是对老年人的一种关爱措施。然而,免费政策缺乏时间引导,使老年人在早高峰出行没有任何经济成本考虑,客观上加剧了交通压力。
类似情况在不同城市都以不同形式出现。例如,石家庄市规定70岁及以上人群可免费乘坐地铁,但工作日高峰期除外,理由是“避免加剧交通压力”。这反映出政策设计时的预估不足,未能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
二、代际矛盾与资源错配
学生通勤受阻:对学生而言,早高峰按时到校是绝对的刚需。频繁因挤不上车而迟到,不仅打乱学习节奏,长期下来更可能影响学业表现和心理状态。保障学生顺利通勤,是对受教育权的尊重,也是社会对下一代成长应有的支持。
代际矛盾激化:老年人与学生“抢公交”的现象,容易引发代际矛盾。部分老年人倚老卖老,要求年轻人让座,甚至发生纠纷,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公交运营压力增大:定南县城内目前共有四条公交线路,运力本就紧张。多达几百人的庞大老年群体和学生在同一时段“撞车”,公交运力自然不堪重负。
三、多地探索平衡之道
上海模式:上海将免费乘车改为发放综合津贴,老年人可自由支配使用。改变后,上海高峰时段的老年人出行数量锐减了八成多,有效缓解了早高峰的交通压力。
杭州、成都模式:这些城市将免费乘车改为高峰时段打折乘车,通过价格杠杆引导老年人错峰出行,取得了一定成效。
济南的困境:济南市政府曾算过一笔经济账,若按上海的标准发放补贴,每年需补贴约15亿元,财政压力巨大。相比之下,济南因老年人优惠乘车每年给公交公司的财政补贴只有7487万元。这反映出不同城市在平衡老年福利与公共资源分配时的现实困境。
四、多措并举实现代际和谐
优化老年福利政策:政府应研究取消老年人早晚高峰期免费乘坐公交政策,或改为发放交通补贴。这样既可以保留对老年人的关怀,又给予他们更大的出行时间选择权,避免在早高峰拥挤的公交车上损害自己的身体。
增加公交运力:在早高峰时段适当增开班次,提高发车频率,或者开设学生专线,设置优先上车区域。定南县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和方师傅均表示,今后司机们会在现场优先保障学生先上车,全力维护好现场秩序,这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老年人早晨挤公交去做免费理疗,反映了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政府应积极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提供更多的老年活动场所和健康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服务,从而减少长途跋涉去争抢免费活动的需求。
五、构建包容性社会
老人和学生“抢公交”的现象,折射出公共资源分配的深层矛盾。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怎样平衡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已经成为当前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比重22%,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老人和学生都是社会的重要成员,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关怀。只有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服务,让学生能够按时到校学习,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早高峰的公交压力,实现代际和谐与社会共赢。这不仅是城市治理的挑战,更是构建包容性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关信息来源:
纵览新闻相关报道;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
澎湃新闻调查数据;
《银发经济产业与养老行业报告》相关数据及观点引用;
济南市财政补贴数据。
文字来源|综合网络
图片来源|综合网络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
如有侵权,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