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离退休仅23天跳水救人溺亡,还有23天就退休的60岁老人,跳水救人离世

10 月 2 日下午 4 点左右,呼和浩特彩虹桥下,60 岁的黄启东正在河边散步。他是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的值班经理,距离 10 月 25 日退休只剩 23 天,一辈子的民航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

突然,一个 6 岁的小男孩不小心掉进水里,孩子 41 岁的父亲辛先生急忙跳下去救,可他不会游泳,结果和孩子一起被困在冰冷的河水里,力气正一点点消失。黄启东没有丝毫犹豫,脱掉外套就跳进河里,冰冷的河水一下子就把他的衣服浸透了,也在不断带走这位六旬老人的体温。

“先救孩子!” 这是他留给世界最后的话。在水里,他用力帮着辛先生把小男孩往岸边推,等孩子安全上岸后,又转身去救已经没力气的父亲。

“岸边很滑,我们试了好几次都爬不上去,就在我快没力气的时候,黄大爷用尽全力把我一下子推上了岸。” 辛先生后来哽咽着回忆,可那个把他推上岸的身影,却因为没力气,慢慢沉进了水里。

后来,多个部门一起搜救了两个多小时,从水里捞上黄启东紧急送医,医生最终只能遗憾地宣布他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这位再过 23 天就能陪着孙子孙女、安享退休生活的老党员,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咱们这片土地,总有普通人在遇到危险时站出来,用行动践行 “大丈夫要见义勇为” 的老话。

2023 年,浙江杭州 59 岁的外卖员彭清林,为了救落水的女子,从 12 米高的桥上跳了下去,导致胸椎压缩性骨折,可他还笑着说 “值得”。

2021 年,江苏南京 67 岁的退休教师王广杰,在泳池里救下溺水的孩子,自己却因为呛水引发并发症去世,当时距离他退休才半年。

话说回来,黄启东的选择展现了人性最可贵的一面。这种不顾自己安危去帮别人的行为,是咱们中华民族传了几千年的美德。

但从实际安全角度来看,见义勇为的前提,应该是保证自己的安全。根据应急管理部门公布的溺水救援数据,每年因为随便下水救人,导致 “一个人落水、好几个人淹死” 的悲剧,占比超过 30%,其中中老年人因为体力、抗寒能力下降,面临的风险更高。

黄启东当时面对的是低温河水,对身体的消耗比常温的水大得多,六旬老人在没有防护、没有别人帮忙的情况下下水,本身就面临着体温过低、没力气的巨大危险。按照科学救人的原则,遇到有人溺水,优先选择 “喊人帮忙、用工具救援、想办法引导” 才更合理 —— 比如赶紧找岸边的救生圈、长杆子、绳子之类的东西,及时打 110、119 求助,而不是只靠勇气就随便下水。

这不是否定见义勇为的价值,而是对 “生命最重要” 这个理念更深入的践行。这让人想起《吕氏春秋》中 “子路救溺” 的故事:子路救溺水者后收下谢礼,孔子赞其 “使鲁人多救人”,因为合理的回报与科学的方法,能让见义勇为精神更可持续地传承。

也藏着 “让救人的人没有后顾之忧、让更多人敢救人也会救人” 的智慧。如果不管自己安全就随便救人,不仅可能让自己陷入危险,还可能让本来能被专业人员救下来的人失去机会,最后造成两败俱伤的悲剧。

让人欣慰的是,当地已经快速行动起来。呼和浩特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上门慰问了黄启东的家人,还发放了慰问金,被救孩子的家庭也上门表达感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