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10年1元年薪约定到期,刘强东“10年1元薪”到期:一场赌赢未来的棋局,下一站指向..

2025年9月,刘强东与京东签订的“10年1元年薪”协议正式到期。这场始于2015年的“豪赌”,以京东市值从450亿美元跃升至超1200亿美元、营收持续增长22.4%的成绩落下帷幕。当“1元工资单”成为历史,这位京东掌舵人的薪酬安排成了市场最关注的谜题,而这背后藏着的企业治理逻辑与财富智慧,远比薪资数字本身更值得深思。

复盘十年:1元年薪下的“共赢棋局”

2015年京东正处扩张关键期,自建物流、完善供应链等重投入业务亟需长期战略定力。在此背景下,刘强东提出每年仅领1元基本工资、放弃现金奖励,转而获得2600万股京东A类普通股期权,行权价16.7美元,分十年逐步归属。这一看似“赔本”的选择,实则是三重逻辑的精准布局:

- 利益绑定的顶层设计:将个人收益与公司股价深度挂钩,只有京东持续成长,期权才能转化为实际收益。这种“all in”模式倒逼管理层摒弃短期逐利,专注长期价值创造。

- 财务层面的精明考量:高管高额现金薪酬需缴纳45%的个税,而持有满一年的股票增值部分税率仅20%。十年分期归属的期权设计,既规避了高额税负,又实现了财富的长期增值。

- 凝聚人心的信号传递:在企业攻坚期,创始人的“降薪”姿态比任何宣言都更有说服力,向员工、投资者传递出“与公司共命运”的坚定决心。

十年间,这场棋局终见分晓:京东不仅实现了市值翻倍,更构建起核心竞争力,而刘强东通过期权获得的回报,早已远超常规薪酬所能企及的高度。

当下谜题:新薪酬方案藏着哪些可能性?

尽管十年之约已到期,但截至目前京东方面尚未披露刘强东的新薪酬安排。结合行业惯例与京东现状,市场推测可能存在三种方向:

延续“低现金 高股权”的核心逻辑

从乔布斯回归苹果领1元年薪,到马斯克与特斯拉签订“零薪资 股权激励”协议,科技行业大佬的薪酬设计早已形成共识——用股权绑定长期目标。京东2025年二季度营收3566.6亿元、净利润率达5%的亮眼业绩,为股权激励提供了基础。新方案或延续这一模式,仅设置象征性基本工资,将收益与市值增长、盈利目标等长期指标挂钩。

与员工激励形成“双向呼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刘强东“1元薪”到期前后,京东正密集推进员工薪酬升级:2024年采销员工平均薪酬达23薪,计划2026年升至26薪;零售与职能体系将用两年实现20薪,校招核心岗位薪酬涨幅超20% 。若高管薪酬与员工激励形成联动,既能彰显“共同富裕”的企业文化,也能进一步激活组织活力。

极简模式下的控制权强化

作为持有AB股的创始人,刘强东对京东拥有绝对控制权。不排除延续“低薪 期权”的极简模式,甚至维持象征性低薪,通过股权而非现金薪酬巩固控制权,这与他此前“专注长期发展”的战略定力一脉相承。

此外,新方案还需考虑婚姻财产维度。律师分析,若刘强东在婚姻存续期间行权或获得新股权,若无特别约定,相关资产可能构成夫妻共同财产,这也为薪酬设计增加了隐性考量。

超越薪资:民营企业治理的“京东样本”

刘强东的薪酬故事,本质上是民营企业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分歧”的典型实践。对成长型企业而言,这一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 用“未来契约”替代现金博弈:通过分阶段、与业绩挂钩的股权激励,既能缓解现金流压力,又能筛选出认同企业愿景的核心人才。

- 创始人定力决定企业上限:在行业增速放缓的环境下,创始人能否放弃短期利益、聚焦长期价值,往往是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

- 薪酬设计需兼顾文化传递:京东一边是创始人的“1元薪”,一边是一线员工的“六次加薪”,这种反差恰恰传递出“上下同欲”的企业文化 。

如今,“10年1元薪”的篇章已然翻篇,但它留下的治理智慧仍在延续。刘强东的下一份薪酬方案,不仅关乎个人财富,更将折射出京东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无论最终答案怎样,这场持续十年的实践早已证明:商业世界里最值钱的,从来不是眼前的薪水,而是创造持续价值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