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坠落通风井事故3人被控制,11岁男童坠井身亡,西安小区安全漏洞吞噬幼小生命

一块泡沫隔离物,一口未覆盖严实的通风井,一个躲猫猫的游戏,夺走了一个11岁男孩的生命。这场本可避免的悲剧,揭开了城市安全管理的疮疤。

2025年9月20日晚上8点14分,西安市公安局接到报警:航天基地航天新佳园二期小区发生一名11岁男童坠落通风井事故。当救援人员从深达十余米的井底救出男孩时,他已生命垂危。22时09分,经抢救无效,这个年幼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1岁。

事故初步认定是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建设单位对通风井区域安全防护不到位,物业日常管理责任不落实,未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对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辨识,未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所致。目前,公安部门已控制3名相关责任人。

事发经过:一场捉迷藏游戏变成致命冒险

9月20日星期六,对于11岁的小雨(化名)来说,本应是一个快乐的周末。晚上,他在小区二期的同学家吃完饭后,与3名同学一起来到28号楼附近玩捉迷藏游戏。

19时30分许,游戏开始。小雨选择躲藏在28号楼单元门西侧两个墙体之间。此处设置了1立方米大小的泡沫隔离物,形成了一个看似安全的隐蔽空间。这个年龄的男孩天生好奇,喜欢探索这样的“秘密基地”。

小雨侧身挤进两个墙体之间,却没有注意到脚下——那里有一个未覆盖严实的通风井口。一瞬间,他失足坠落,从井口直落至负三层。

一同玩耍的孩子们最初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当他们发现小雨不见后,才开始四处寻找。靠近泡沫隔离物时,他们才惊恐地发现那后面竟然是一口深井。

救援过程:15分钟急救车抵达仍回天乏术

事发后,孩子们惊慌失措地寻求帮助。一名托管班的李老师是首批抵达现场的成年人之一。小雨很小的时候就在她的托管班吃饭,她对这个孩子很熟悉。

李老师回忆说:“我以为井就两三米深,我说我下去救他……”但当她翻过泡沫隔离物、打开手机手电向井口查看时,才发现手机灯光根本照不到井底。她只能隐约看到小雨佩戴的电话手表闪烁着微弱的灯光。

井是干涸的,从一楼平台一直延伸至地下四层。李老师顺着楼梯跑到地下室,拼命呼喊着小雨的名字。地下室很黑,她靠近小雨时,只能听见孩子不断地说:“老师,我疼,我疼得很。”

“我马上打电话给我老公和120。”李老师说。不到15分钟,120急救车抵达现场,这是一个相当快的反应时间。

小雨母亲靖女士接到其他孩子家长的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我家到那里也就10分钟左右。”靖女士说,她赶到时,现场已经来了很多的民警、消防及120急救人员。她拼命呼喊着儿子的名字,想向他靠近,但被众人拦下。

消防救援人员下井后,将小雨救出。20时40分许,孩子被立即送往医院救治。靖女士陪着孩子一起搭乘急救车前往了附近一家大型医院抢救。

医院的病历显示:当晚8时52分,医生仅知小雨从高处坠落,受伤过程不详,具体高度不详。小雨心跳、呼吸停止时间较长,抢救成功机会渺茫。院方全力抢救,但仍有抢救无效可能。家属知晓,表示积极抢救。

22时09分,经抢救无效,小雨不幸身亡。

现场调查:深井隐患早已存在却无人整改

事发第二天,记者来到航天新佳园二期小区。事发地点位于28号楼单元门西侧两个墙体之间,那里设置了一个1立方米大小的泡沫隔离物,遮挡住了井口的一半。

虽然墙上贴着一张写有“深坑,请勿靠近”的纸条,但在晚间,附近没有照明灯,一般人根本看不清墙上那张巴掌大的警示标语。

记者顺着楼梯进入地下一层,通过手电向上下望去,仍看不见底。目测,井口约有1米宽,1.5米长。井道直至抵达地下室底部。在地下4层,记者才能看到井底。井底内没有积水,仅残留少量建筑垃圾。这口井深达十余米。

记者来到该小区物业服务中心,询问孩子坠井的情况以及这处深井的具体功能,工作人员表示不知情。随机询问小区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不愿提及此事。

小区历史:业主多次维权反映安全隐患

航天新佳园二期小区(又名“天浩上元郡二期”)的安全隐患并非新问题。此前多家媒体报道显示,从2015年起,该小区曾因交付质量、水电气无一到位、小区随处可见建筑垃圾等问题,引发业主多次维权。当地政府也多次积极主动介入。

多名小区居民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他们入住二期是在2024年底到2025年初之间。至于小区里为什么有一口井,多名小区居民说,小区内存有深井的问题,他们也知道,早就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按照居民指引,涉事井仅仅是小区其中的一口,在小区内还有其他深井,但事发后,由于被铁板遮挡,记者无法证实。

这些深井的存在,原本应该被严格封闭和管理,却因为相关责任方的疏忽,变成了潜伏在小区里的“陷阱”。

责任认定:安全责任事故,3人被控制

事故发生后,航天基地管委会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工作。

经现场勘察和调查,初步认定该事故是一起安全责任事故。系建设单位对通风井区域安全防护不到位,物业日常管理责任不落实,未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对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辨识,未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所致。

目前,公安航天分局已控制3名相关责任人,同相关部门依法开展进一步调查处置。专项工作组将继续围绕事故调查、善后处置、隐患排查整治、责任追究等方面开展工作。

类似事件:小区安全隐患何时休?

小雨的不幸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类似的小区安全事故:

2016年11月,河北保定一名6岁男童不慎坠入一口深约40米的枯井中。经过107小时的紧张救援,最终仍不幸身亡。

2018年6月,湖南长沙一名3岁男童与母亲同行时,突然掉进一处无盖井坑,瞬间被水流冲走。经过全力搜救,最终找到的已是孩子的遗体。

2019年8月,河南郑州一名13岁男孩在小区玩耍时,坠入化粪池身亡。事发时,井盖看起来完好无损,但实际上已经严重老化。

2021年5月,四川成都一名4岁女童坠入小区通风井,经抢救无效死亡。调查发现,井盖材质不合格,无法承受一个孩子的体重。

这些事件背后,都暴露出了同样的问题:小区公共区域安全管理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底,责任落实不明确。

责任划分:谁该为孩子的死负责?

根据官方通报和现场调查,这起悲剧的责任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单位:对通风井区域安全防护不到位,没有设置足够坚固的防护设施,没有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没有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物业公司:日常管理责任不落实,未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对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辨识,未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日常管理者,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公共区域的安全。

监管部门:虽然当地政府曾多次介入小区的问题维权,但对于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缺乏持续跟踪和有效监督,导致问题久拖不决。

家长监护:一定程度上,家长对孩子的监护责任也值得反思。晚上让孩子在小区玩耍,虽然看似安全,但仍需提醒孩子注意识别危险区域。

法律视角: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

从法律角度看,这起事件可能涉及多个责任方的法律追究:

刑事责任:如果调查证明相关责任人员存在重大过失,导致严重后果,可能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建设单位、物业公司等相关责任人如果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目前公安部门已控制3名相关责任人,表明事件可能进入刑事追责程序。

民事责任:建设单位、物业公司等责任方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等。

警示反思:怎样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小雨的离去是一个家庭的巨大悲痛,也是对整个社会的深刻警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反思和改进:

完善安全管理规范: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加严格的小区公共区域安全管理规范,特别是对井盖、通风井、化粪池等潜在危险区域的安全防护标准。

加强日常巡查维护:物业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安全巡查制度,对小区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排查和及时整改。对于危险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坚固的防护设施。

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因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安全事故,要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

违法事实以官方公布为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