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舆论持续发酵两天后,这场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5500米处的“艺术创作”终于迎来了当事人的致歉。刚刚,始祖鸟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承认“活动存在审批不完善之处”,并表示“深感歉意”;蔡国强工作室也发文称“将积极配合调查,承担相应责任”。然而,道歉之后,更多疑问浮出水面:这场明显违规的活动,究竟是怎样突破重重监管得以实施的?
【一纸道歉难掩程序漏洞】
仔细推敲双方的致歉声明,耐人寻味的是都回避了关键问题:活动究竟获得了哪些部门的批准?缺少的又是哪些关键审批环节?根据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在国家级生态敏感区进行爆破作业,必须同时获得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林业部门的生态影响评估、公安部门的爆破许可,以及当地政府的活动许可。从目前情况看,这场活动很可能只获得了文化宣传方面的支持,却规避了最关键的环境准入审批。
【“先斩后奏”的操作疑云】
有业内人士透露,此类商业艺术活动常采用“化整为零”的报备策略:以“艺术采风”名义报备拍摄许可,以“商业宣传”名义申请场地使用,却将最具争议的火药爆破环节刻意模糊处理。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通过精美影像制造既成事实。这种钻制度空子的操作模式,已经成为某些商业团队在高敏感地区活动的“潜规则”。
【生态保护不能“事后补票”】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存在一种危险的思维误区:认为只要作品足够“艺术”,只要事后道歉足够“诚恳”,就可以抵消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但高海拔生态系统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火药中的重金属残留可能持续污染土壤;爆破声可能惊扰濒危物种繁殖;人类活动可能加速冰川消融。这些损失,不是一纸道歉能够弥补的。
【问责必须落到实地】
目前日喀则市的调查正在深入,我们期待调查不仅能厘清责任,更能推动制度完善。如建立生态敏感区活动的联审机制,杜绝“钻空子”行为。并且强化事后追责,让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最后还要建立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让每一次违规都得到实质性的惩戒。
艺术不应成为破坏生态的遮羞布,商业更不能凌驾于环境保护之上。当烟花散尽,留给我们的不应只是绚烂的画面,更应是关于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唯有将生态保护真正置于艺术创作之上,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来源 | 大象新闻评论员 王珍珍
主编 | 彭丹
编辑 | 魏娜
象象留言有奖活动来啦!
(每周好礼:大象文创袋、象象定制笔记本,二选一)
获奖名额:
最有态度奖:当周留言总数前5名
金句达人奖:当周精选留言条数前5名
人气爆棚奖:当周单条留言点赞数前5名
参与方式:1.关注本公众号,确保留言资格;2.在推文评论区留言,内容需符合平台规范(留言数量越多,获奖几率越大);3.邀请好友为你的留言点赞,提升获奖概率。
结果公布:每周一获奖名单将在公众号菜单栏“热门”——“”中公布,中奖者需在48小时内私信联系客服领取,逾期视为放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