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里的焦急劝说,电话那头的威逼利诱,一场真假警察的隔空较量正在上演。
近日,一场持续三小时的紧急劝阻在某银行内展开。年迈的雷阿姨执意要取出全部养老存款,购买黄金寄给所谓的“安全账户”。民警苦口婆心劝说,与骗子隔空博弈,最终保住了老人家的60余万元养老钱。
01 一起典型的复合型诈骗
这起案件揭示了当下诈骗手段的升级趋势。骗子不再满足于单一手法,而是融合多种骗术,令人防不胜防。
雷阿姨遭遇的是“冒充公检法” “黄金洗钱”的复合型诈骗。骗子先是冒充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声称老人涉及重大案件,需要提取资金购买黄金以证清白。
这种组合手段极具迷惑性:一方面利用人们对公检法的信任制造恐慌;另一方面通过购买黄金、实物交割的方式规避银行反诈预警系统的监测。
02 诈骗剧本的精细设计
骗子的剧本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他们通常扮演“公安”、“检察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走私等重大犯罪。
随后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进行核查,这正是最大的骗局——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
在此次案件中,骗子升级了剧本:不再要求直接转账,而是指示购买黄金并邮寄。这种方式更隐蔽,一旦黄金寄出,资金追回难度极大。
03 银行预警与民警快速响应
关键时刻,银行预警系统发挥了作用。工作人员发现雷阿姨异常提取大额现金并准备购买黄金,立即触发警报并联系警方。
民警赶到现场时,雷阿姨正准备将取出的大量现金用于购买黄金。初期劝阻工作异常艰难,老人已被骗子“洗脑”,对真假警察难以分辨。
“你们才是骗子!我在配合国家办案。”这是劝阻初期雷阿姨对真警察说的话。诈骗分子的话术控制力之强,令人震惊。
04 三小时的心理博弈
劝阻过程持续整整三小时,是一场真正的心理博弈。民警需要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拆穿骗子的谎言。
策略一:亲情牌。民警联系上雷阿姨的女儿,共同劝说。家人的参与逐渐动摇了老人对骗子的信任。
策略二:常识科普。耐心讲解公检法机关的真正办案流程: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更不存在什么“安全账户”。
策略三:案例警示。讲述类似受害人的真实经历,让雷阿姨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完全相同的骗局中。
05 养老钱保卫战获胜
经过三小时的耐心工作,雷阿姨终于醒悟,意识到自己差点被骗走全部积蓄。60余万元养老钱保住了。
这场保卫战的胜利得益于银行与警方的高效联动,以及民警的专业劝阻技巧。最重要的是保住了老人的养老钱,避免了一个家庭悲剧的发生。
06 怎样守护我们的父母
此类诈骗主要 targeting老年人群体。他们信息渠道相对单一,更容易相信冒充公检法的骗子。
作为子女,我们需要:
多与父母沟通,定期分享防骗知识;
提醒他们公检法绝不会电话要求转账;
告知他们任何涉及钱的事都要先与家人商量;
为父母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
07 牢记这些防骗要点
请记住以下核心原则,守护好钱袋子:
一律不轻信:陌生来电声称涉案的一律挂断;
一律不转账:绝不向所谓“安全账户”转账汇款;
一律不邮寄:绝不邮寄现金、黄金等贵重物品;
一律要核实:接到可疑电话,第一时间拨打110核实。
骗局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不只是老年人。当接到那个声称“你涉嫌犯罪”的电话时,记住真警察的话:我们绝不会电话要求你转账汇款。
守住这个底线,就是守住了你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