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岳云鹏花近一千万给五个姐姐买房,但唯一的弟弟却还在农村种地,弟弟还说“不稀罕”。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真的有点震撼,但细品一下,又觉得这里面的故事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先说说岳云鹏这个人,我是真的很难不支持他。
作为一个曾经的圈内人,我见过太多艺人发达后就忘本的例子。但岳云鹏不一样,这个从14岁就开始北漂的河南小伙,吃过的苦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刷过厕所、当过保安、在饭店端盘子被客人辱骂三小时…这些经历塑造了他骨子里的那份朴实。
成名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报答姐姐们,这份心确实让人动容。
五个姐姐为了他的学费都早早辍学,把最好的留给他,这种恩情确实需要用一辈子来还。花近千万给她们买房,在我看来这不是炫富,这是一个男人的担当。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弟弟不一样?
网上有人质疑岳云鹏“重女轻男”,我觉得这种说法真的是离了个大谱。仔细想想,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岳云鹏自己解释得很清楚:弟弟有机会出来,但他更喜欢农村生活。我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好家伙,这弟弟够清醒的”。
说到底,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真的不一样。有人觉得在大城市买房才算成功,有人却觉得守着一亩三分地、陪着父母过小日子就是最大的幸福。岳云鹏的弟弟选择留在农村,这不是“不上进”,这是对生活的另一种理解。
更关键的是,岳云鹏并没有亏待弟弟。给他盖房子、买农具,让他和父母安享晚年,这份心意一点都不少。钱不是衡量感情的唯一标准,理解和尊重才是。
我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真正的爱不是把自己认为好的强加给别人,而是尊重对方的选择。”岳云鹏做到了这一点。
但我更想说的是,这件事反映出的社会现象。
为什么大家一听到“弟弟在农村种地”就觉得他被亏待了?为什么我们总是用城里人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的幸福?这种思维本身就有问题。
农村怎么了?种地怎么了?不是每个人都要挤破头去大城市买房,不是每个人都要活成别人眼中的“成功”。
岳云鹏的弟弟说“不稀罕”,这三个字我听着特别痛快。这就是一种态度——我有我的选择,我不需要你们的同情,也不需要你们的标准来定义我的生活。
真的很难不支持这种清醒。
作为一个曾经在大城市打拼过的人,我太理解那种被裹挟的感觉了。房价、内卷、焦虑…有时候我都替那些在城市里拼命的年轻人着急。如果有选择,谁不想过得轻松一点?
岳云鹏的弟弟有选择,而且他选择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归根结底,这事儿让我想到的是关于家庭、关于成功、关于选择的深层思考。
岳云鹏用自己的方式报答家人,姐姐们接受了城市生活,弟弟选择了乡村田园,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不就是最好的结局吗?
我不管,反正我觉得这一家人都挺通透的。与其纠结谁得到了更多,不如学学他们这种“各取所需”的智慧。
最后想说,希望我们都能像岳云鹏的弟弟一样,有勇气对不属于自己的“好意”说“不稀罕”,也有底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岳云鹏如此,我们普通人亦如此。
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活得坦荡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