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王龙老师——王老师有关心理学的真知灼见,不一样的故事,点击标题下蓝字“心理咨询王龙老师”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这世上最好的生活,就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感情里不接受欺骗。”
我想这或许是很多人在爱情里的底线。我们都希望伴侣能够以诚相待,这是安全感的来源,也是一段感情得以长久的基础。
诚实一直以来都是为人的基础。早在孩童时代,我们就被父母教导,不许撒谎,要做个诚实个好孩子。然而事实却往往事与愿违。
从未有人教过我们撒谎,我们却渐渐学会了撒谎。
从一开始的撒谎会脸红心跳,到后来的面不改色,随口就来。撒谎几乎成了人类的本能。
当谎言被拆除按时,人们又总是喜欢用“善意的谎言”来为自己开脱。
“不告诉你是怕你乱想。”
“就是因为知道告诉你,你会生气,才不说的。”
……
类似的解释,相信大家都曾说过,也都曾听别人说过。无数“为你好”的谎言,发生在亲密关系中。
而一开始“感情里不接受欺骗”的底线则被一再的压低。所以,是否在亲密关系中,那些“善意的谎言”真的应该被理解、被原谅。
还是真如说谎者所解释的一般,会选择说“善意的谎言”,是因为没有了别的法?
心理学上的善意谎言
善意的谎言(white lies orprosocial lying),其实指的就是人们出于善意,比如为了避免伤害对方的感受,或是为了缓和气氛,而说的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Levine & Schweitzer, 2014)。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说过或被说过这样的谎言,而这样的善意欺骗也被认为最常发生在亲近的人之间,比如伴侣,亲子或朋友(Bernstein, 2017)。
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不论是否怀有善意,说谎、欺骗都会让人们对一个人的信任有所折损。不过,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近期的研究发现,善意的谎言是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
在美国,有两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调查:在餐馆吃饭时,即使对服务员的服务不满意,85%的顾客在结账时被问及是否对服务满意时,都会顾及服务员的感受,善意地说“满意”,并且在说完这个善意的谎言后,会给服务员更多的小费。而从服务员的角度,95%的服务员都表示,他们知道顾客说了善意的谎言,也知道这意味着会获得更多的小费。
于是,服务员们会利用顾客的善良,故意不好好服务,然后等结账的时候询问顾客是否满意自己的服务,等到顾客说了“满意”这个谎言后,就能从顾客那里获得更多的小费了。
客人违背心里的真实想法,做出了满意的评价,又为了佐证自己的选择,而只能选择付出更多的小费。他们以为这样的想法会保护好服务员的自尊心,是一种善意的表达。但这样的善意,却反而被人利用。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也很可能违背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随口说出善意的谎言。比如,伴侣选择了一件根本不适合Ta的衣服,或伴侣对未来的规划是毫不切实际的。我们都有可能处于维护感情的考虑而选择违心的夸奖。
我们的本意是,不希望直白的表达伤害到对方。但撒谎之后,问题解决了吗?并没有,不适合的衣服始终是不适合的,不切实际的规划,也注定无法实现。
大部分的谎言都是自私的
美国《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调查显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说谎,且至少说6次谎,平均一年要说谎的次数超过2100次。
心理学调查研究发现,人们会选择说谎,其出发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
所以所谓“善意的谎言”或许并不是为了保护伴侣,维系感情,而是单纯的自私。
举例说明,一对情侣,男孩子在明知女友反对的情况下,瞒着女友,与好兄弟吃喝到深夜。从行为上判断,他并没与出轨等原则性问题。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隐瞒欺骗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所谓的,“不告诉你,是怕你生气”,这种解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怕伴侣生气,真正应该做的是跟伴侣好好沟通,或者直接不去做让伴侣生气的事,而不是隐瞒。
很多时候,人们会选择“善意的谎言”是因为撒谎的成本太低。谎言没有那么容易被拆穿,而且就算拆穿了,也有很高的概率获得原谅。
所以如果要杜绝善意的谎言,就要在第一次发现时,摆明自己的立场。
不接受“善意的谎言”,不代表不可以沟通。如果直白的表达,对方不一定会接受,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沟通,而不是撒谎。
比如,你觉得对方身上的这件衣服不适合Ta,可以说我更喜欢你某天穿的那件。
比如,你觉得自己出去玩对方会拒绝,就邀请伴侣一起,或者告诉Ta,自己也不想去,但是总有一些人际关系需要维护。
王老师的在线咨询 主要包含五大类
1 单次咨询
a(简单版 50分钟)
b(详细版 1个半小时 并且提供1000字到1500字的文 字报告)
c(豪华版 2个小时 会提供详细版的文字报告,以及房树人或者是看图识人的报告,并且给出具体的一些解决方案)
2 短期咨询( 基本上为3-5次,不超过10次,为一些具体的目标做咨询)
3 中长程咨询(包括亲密关系,个人成长,一些具体的病症,焦虑,抑郁,强迫等)
4 定制课程 ,为一些具体的目标或者计划,制定可行性的方案,并且协助完成。
如果您对个人成长心理咨询有兴趣的话
就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王老师在这里等着你
帮助你一起度过人生的关键节点。
心理咨询(一对一在线咨询)
包括月卡 季卡,年卡的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
4 心理咨询(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
5 婚姻关系维护和修复(一对一咨询)
报名电话:
王老师
18200400815(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