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侮辱虚拟偶像被判赔50万韩元,侮辱数字人=侮辱真人?韩国法院判了:每人赔510元!

你能相信吗?

韩国的法院竟然判定一名网友侮辱了虚拟男团Plave的外貌,这名网友需要向每位成员赔偿10万韩元!

从表面上来看,这像是一起虚拟偶像保护案,但实际上,数字形象背后的那些真实人类,最终被法律给承认了。

网友侮辱虚拟偶像被判赔50万韩元

韩国首尔地方法院9月18日判决:被告需向Plave五位成员各赔10万韩元(约510元人民币)(数据来源:韩国司法部2025年9月18日判决书)。

Plave在海外社交平台拥有102.3万粉丝(数据来源:SocialBlade2025年8月)。这已是韩国首批虚拟偶像诽谤案,标志着法律开始承认数字身份与真实身份的关联。

网友侮辱虚拟偶像被判赔50万韩元

Plave不是AI生成的偶像。它是由五位实实在在的表演者,利用动作捕捉技术来驱动的。法院清清楚楚地表明:虚拟角色是操作者在数字世界里的一种身份拓展。简单来说,数字形象就相当于真实人的“网络替身”。

被告曾辩称"侮辱的是虚拟角色,不是真人"。法院却驳回了这一说法:如果一个化身被广泛认定代表其使用者,针对该化身的侮辱可被视为对真人的侮辱。

跟欧美地区比起来,美国现在还没制订出清晰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虚拟形象。

网友侮辱虚拟偶像被判赔50万韩元

欧洲更重视对隐私权的维护,但是在数字形象的保护方面就有点不足了。中国正在积极摸索“AI换脸案”的法律适用界限。

2023年北京互联网法院首次裁定,未经同意就处理他人的人脸信息,这种行为属于侵犯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

从2019年至2025年,虚拟偶像产业开始迅猛发展。

网友侮辱虚拟偶像被判赔50万韩元

2019年的时候,全球虚拟偶像市场规模仅仅是1.2亿美元,可到了2025年,预计能达到14.7亿美元。

行业的关键转折发生在2023年,伴随Plave正式出道,快速进入K-pop领域最成功的虚拟偶像行列。

网友侮辱虚拟偶像被判赔50万韩元

更搞笑的是,被告在社交媒体上说“幕后真人现实中或许长得挺难看”。法庭却表明:虚拟化身不单单是数字画像,而是一种对自我进行表达以及开展社会互动的方式。

Plave的经纪公司Vlast一开始让每人赔650万韩元。可法院最后只判赔10万韩元,这是综合考虑了言论的严重程度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才作出的判决。

到2026年,虚拟偶像产业的市场规模会超20亿美元。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监管会更严,涉及虚拟形象侵权的案件数量也会明显上升。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会加快促使元宇宙相关法律框架的构建与完备。

网友侮辱虚拟偶像被判赔50万韩元

北京互联网法院去年公布的“AI换脸案”给虚拟形象的保护确定了界限。这个韩国的判例,让全世界都明白:元宇宙不是可以随意乱来的地方。

你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事件?错!它正在改变整个数字娱乐产业的法律规则。

更厉害的是,Plave的“中之人”(幕后真实表演者)最终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他们再也不是那种藏在幕后的人了,而是被法律所认可的拥有权益的主体。

虚拟偶像产业正处在从“只是个技术上的花样”到“成为法律认可的实体”的转变过程中。

一旦数字形象和真实身份之间的法律界限被冲破,那网络暴力就再也没法用“这只是虚拟的东西”来当作遮掩的东西了。

网友侮辱虚拟偶像被判赔50万韩元

2025年,全球数字人市场规模已经冲破500亿美元。伴随着法律保护越来越完备,这个数字会以倍数的速度往上增长。

更加要紧的是,此判决会给全世界虚拟偶像产业的运营模式造成影响。平台得加强内容审核,避免对虚拟形象进行恶意攻击。

你敢想象吗?当你的数字分身被侮辱,法律会保护真实的你。这不再是科幻电影的情节。

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是继续沉默,还是拿起法律武器?

韩国法院作出的判决从表面瞧着比较简单,实际却挺复杂。这不是在对虚拟角色实施保护,而是在对其背后实实在在的人类予以保护。

当数字身份跟真实身份之间的法律界限被冲破时,网络暴力所付出的代价就不会再是“虚幻”的了。

元宇宙时代,我们的数字身份终于有了法律的"保护伞"。

这不仅仅是虚拟偶像取得了胜利,更是把人类的数字身份给确定下来了。

=侮辱真人

网友侮辱虚拟偶像被判赔50万韩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