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普京乘专机抵达天津,开启为期四天的访华。
文丨徐亦凡
编辑丨漆菲
短短半个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先后成为美中两个大国的座上宾。
今年8月31日至9月3日,普京来华访问,先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会晤。
中国两大主场外交活动也为俄罗斯提供契机,让普京与多国领导人对话,包括印度、朝鲜、蒙古、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获得被西方社会孤立下的外交支持。
俄方透露,普京访华期间,每日睡眠仅数小时,累计工作时长高达48小时,日均工作12小时,行程极为密集。
上海社科院资深研究员、原欧亚研究所所长潘光向《凤凰周刊》指出,面对西方孤立和强力制裁的普京,此次在中国大有收获,他得以见到在其他场合难以见到的领导人,谈论许多实质性问题,包括油气出口、武器购买、作战兵力等。
中俄战略关系在此访中再次得到确认。中国国家主席在会晤期间指出,中俄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树立了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典范。普京则说,在我同中国国家主席的引领下,俄中关系体现了高度的战略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除了政治上的联系,普京此访促成了更具实质意义的经济和文化往来成果。无论是就共建天然气管道达成共识,还是互相开启免签,都将中俄两国更深刻地绑定在一起。
共建天然气管道受瞩目
自2000年担任总统以来,普京已到访中国20次,累计停留时间达到47天。此次为期4天的访问是时间最长的一次——他鲜少在一个国家停留超过3天。
8月31日,普京乘专机抵达天津,随他一道前来的是庞大的政治和经济代表团,包括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一些联邦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石油、天然气、武器生产和金融领域最大企业的负责人。按照俄媒的说法,这是一次“国家级集体访华”,是过去二十多年未曾出现过的外交现象。
接连两天,普京出席了在天津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峰会并发言,还与中国以及其他多国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晤。
天津峰会结束后,普京没有像多位国家领导人一样乘坐高铁,而选择乘车前往北京。眼尖的中国民众发现,此次普京乘坐的总统专车奥鲁斯被挂上了中文车牌。俄罗斯记者帕维尔·扎鲁宾介绍了总统专车车牌上的数字8所蕴含的特殊意义。“数字‘8’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特别吉祥的数字,它象征着繁荣和财富。而在俄罗斯总统的车牌号码上,正好有两个‘8’。”
9月2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普京举行会谈。当天中午,两人进行小范围茶叙和午宴。9月3日,普京出席“九三阅兵”活动,在天安门广场与其他领导人共同亮相,中俄朝领导人更是历史性同框。
与中国的对话自然是重中之重,带来庞大代表团的普京可以说不虚此行。中俄元首会晤期间,双方签署能源、航天、人工智能、农业、检验检疫、卫生、科研、教育、媒体等领域20余份双边合作文件。
一众合作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共建“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介绍说,基于俄中蒙领导人的公开声明,三国当天签署了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涉及修建途经蒙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和“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后者位于蒙古境内,为前者的延续,长度约900公里。
◆数据显示,中国是俄罗斯能源资源的最大消费国。来源: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2025年6月
中俄早在2006年就签署《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计划修建东西两条天然气管道,东线管道于2019年正式投产通气,2024年12月全线贯通;西线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建设则出现延误,这是因为中俄两国在供气价格、管道线路方面未达成一致。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连接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田,途经蒙古,将天然气稳定输送至中国,俄方预估该管道的年输送能力可达到500亿立方米。加上原有管道的增供量,俄罗斯每年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总量预计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连接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田,途经蒙古,将天然气稳定输送至中国。
米勒称,通过新管道收取的天然气价格将低于俄气目前向欧洲客户收取的费用,这是因为运输成本有所降低。
在西方制裁和欧洲需求减少的背景下,俄方寄希望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实现能源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从而逐步取代“北溪2号”管道。当前,俄对欧天然气供应仅占欧洲需求的19%,相比2022年战事爆发前的40%大幅减少。
中俄诸多合作中,能源合作堪称压舱石且愈发重要,能源方面的贸易额占到双边贸易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俄罗斯是中国原油、天然气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则是俄罗斯能源资源的最大消费国。
对中国来说,这一新增天然气来源也极具裨益。
过去中国的进口天然气除了来自俄罗斯和中亚,还有相当比例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及美国的液化天然气(LNG),然而无论是地缘政治不稳还是LNG价格波动,都会使中国陷入被动。潘光向《凤凰周刊》提到,相较经过马六甲海峡或是中缅管道输入的油气,中俄间的陆路管道最为安全,可以免受海峡封锁或恐怖袭击等问题干扰。
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首席专家斯坦尼斯拉夫·米特拉霍维奇表示:“该项目是向西方发出信号,表明中国不会放弃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尤其在美国敦促会惩罚俄罗斯贸易伙伴的情况下。”
中俄双向免签加深交流
2024年中俄贸易额再度刷新历史纪录,达到2448.1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油气,中国则向俄罗斯出口电子产品、汽车等。普京在新华社的书面采访中称,与中国之间的交易“几乎完全以卢布与人民币结算”。
不过,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8.1%。其中,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有所减少,来自中国的汽车进口也出现下降,成为主因。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长阿利哈诺夫对此解释说,双边贸易的下滑部分归因于制裁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他也承认,中国商品在一些市场领域已经逐步饱和。路透社从参与普京访华工作的相关人士处得知,双方官员已开始研究增加贸易额的方法,农业和能源是可能扩张的领域。
潘光认为,这一下降趋势可能是暂时性的,“中国需要油气,这也是俄罗斯最不缺的资源,只要对华油气出口持续,这一领域的下降幅度就不会太大,可能会再次上升。”
与西方政经联系不断弱化的背景下,俄罗斯已经全面向东看,除了能源出口转向,还带动了旅游热。
普京在华期间,中方宣布,自9月15日起,为期一年试行俄罗斯公民享受赴华免签政策,停留时间最长可达30天。普京9月5日在参加东方经济论坛时对此表示感谢,并称俄罗斯也将对华试行同等政策。
◆中国是俄罗斯入境旅游的最大客源来源地。
俄罗斯出入境的数据显示,自2025年初以来,超过100万俄罗斯公民入境中国,其中超过一半是游客,有25万人因私人原因访华,同比增长38.5%。预计到今年年底,来华的俄罗斯公民数量将超过200万人。尽管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相较去年的160万人次有了大幅增长。
在线旅游平台携程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暑期俄罗斯位列中国入境游五大客源国之一,7月以来携程平台上俄罗斯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50%。航班管家数据显示,8月中俄往返航班量2248班次,恢复至2019年的94.9%,通航航线55条,通航国内(不含港澳台)城市21座,通航国际城市14座。
免签政策必然会进一步刺激旅游热,俄罗斯旅游运营商协会认为,这或促使俄罗斯赴华游客人数增加30%至40%。一位从业超二十年的俄罗斯旅游产品批发商称,中国老一辈游客对俄罗斯兴趣浓厚,加上俄罗斯早有团队免签政策,客源稳定。若俄罗斯9月宣布对中国游客免签,国庆和春节假期旅游市场有望迎来爆发。
◆今年以来,俄罗斯掀起赴华旅游热。
2023年8月,中俄恢复了团体旅游免签政策,且俄罗斯对中国公民放宽电子签政策,简化申请流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俄公民往来。比如中国游客喜欢前往远东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黑龙江这样的中国边境省份亦吸引到大量俄罗斯人。
携程集团告诉《凤凰周刊》,部分小众旅游城市正成为俄罗斯游客的新选择,比如低生活成本的鹤岗,还有以石油工业出名的大庆,对俄罗斯这样的能源国家游客有特殊吸引力。
除了开展双边合作,俄罗斯近来的态度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上合峰会的诸多成果得以成型,这是因为中俄两国在该组织内的相对影响力发生了变化。
潘光分析称,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不仅遭受西方制裁,在中亚国家也面临去俄化趋势,当地对俄语的使用越来越不普遍,这让俄罗斯对于一些上合内部问题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本次峰会做出了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政治决定,可以说在意料之外。”潘光解读说,中国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一倡议,却始终没能得到俄罗斯的支持,俄方辩称已有欧亚开发银行,建议中国加入这一由俄罗斯主导的银行。他推测,如今西方金融制裁越收越紧,俄罗斯对去美元化有着迫切需求,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俄罗斯亟须更多融资渠道,“这很可能促成了俄方态度的转变”。
排版 / 徐岑
本文部分节选自今日头条“凤凰WEEKLY”,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扫描二维码查看完整文章
RECOMMENDED
往|期|精|选
你怎样评价普京此次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