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广播协会7日报道,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以“不愿党内分裂”为由,表明辞去首相职务的意愿。
当地时间2025年9月7日,日本东京,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职。图源:视觉中国
另据日本东京广播公司报道,日本前外务大臣茂木敏充9月8日宣布,他将参加即将举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报道称,他是首名宣布将参加本次总裁选举的自民党政客。
小泉进次郎成“下任首相”民调第一
日本首相、执政党自民党总裁石破茂7日宣布辞职后,自民党总裁选举管理委员会宣布,将于10月4日举行新任党总裁选举。选举将以包括党内国会议员、党员、党友共同投票的“完全规格”方式进行。
截至9月9日,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官房长官林芳正已表明将参选自民党总裁选举。被视为热门候选人的前经济安保相高市早苗、前经济安保相小林鹰之,以及农林水产相小泉进次郎尚未明确表示参选。
当地时间2025年9月9日,日本东京,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中)抵达首相官邸。图源:视觉中国
据日本新闻网9日发布的最新民调,围绕下一任首相的合适人选,小泉进次郎和高市早苗的民意支持率并列第一,同为19.3%,石破茂排名第三。
此次石破下台风波中,小泉进次郎的动向受到了特别关注。据时事通信社报道,小泉6日晚与石破茂单独会谈两小时,期间劝说首相,为了避免党内分裂 “最好主动退任”。很快,小泉“逼宫”石破的消息甚嚣尘上。
据《朝日新闻》报道,小泉进次郎在9日上午的记者会上就6日晚与石破茂的会面情况表示:“(并不是为了让首相改变继续执政的想法)去劝说首相,而是花了两个小时直面首相的心情。”他还解释说:“有部分报道好像在说我对(首相的)想法施压,但面对作为政界大前辈的首相,我绝不会以那样的姿态去做。”
林芳正、茂木敏充等人基本确认参选
据共同社9月8日报道,据相关人士透露,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8日在国会向媒体表态称,有意参加鉴于首相石破茂宣布辞职而举行的党总裁选举。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也基本决定参选。自民党将加速总裁选举的准备工作。最快将在9日决定投票方式。“后石破”人选将为确保参选所需的20名推荐人而积极开展活动。
林芳正、茂木敏充两人参加了去年的党总裁选举。图源:新华社
茂木向媒体强调:“在党内和政府积累了各种经验的我将贡献全部力量。”他表示,有关怎样摆脱少数派执政党的局面,他将举行记者会说明。林芳正在首相官邸向媒体称:“我想和上次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们好好商量一下。”自民党山口县支部联合会也通过了要求担任会长的林芳正参选的决议。
林芳正在担任内阁官房长官前,曾任防卫相、文部科学相等职务。茂木曾担任自民党政调会长、外相,并在岸田文雄前政府时代担任干事长。他还担任过已解散的原茂木派会长。此外,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相高市早苗、农林水产相小泉进次郎、前经济安保相小林鹰之也可能会参选。
另据路透社9月8日报道,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8日说,在首相宣布辞职后,他将参加决定自民党下任总裁的竞选。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也有意参选。其他重要的潜在候选人包括资深议员高市早苗和农林水产相小泉进次郎。
报道称,高市早苗是党内资深人士,曾担任经济安全保障担当相等多个职务。如果当选,高市早苗将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
“后石破”竞争打响,执政联盟将 0更“右”
在9月7日的紧急记者会上,石破茂表示,关于接下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已告知党干事长森山裕,要求尽快实施任期中总裁缺位的临时总裁选举程序,无需再推动提前选举的程序。
《每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近期就下任首相合适人选进行民调,结果均显示,除石破茂之外,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的支持率较高。但是,自民党总裁选举并非民选,民意仅为参考项之一,谁出任总裁主要取决于党内意志。
自民党总裁选举有两种方式,原则上常规的总裁选举程序中,由自民党国会议员及全国各地自民党党员、党友票选决定总裁,这两部分票数相等,均为394票,合计788票。
从左至右依次为林芳正、茂木敏充、小泉进次郎、小林鹰之和高市早苗。图源:法新社
不过,自民党党章允许紧急情况下可以启动“简易型”选举,即国会议员和地方支部联合会代表投票。若此次采取这种方式,则由295张“国会议员票”和分配给47个都道府县支部联合会的141张“地方票”,共436票进行角逐。2020年安倍辞任时就是采取的这种简易选举方式,2024年则是采用的常规程序。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蔡亮蔡亮指出,未来的执政联盟将比现在更“右”,从参议院选举可以看出,民粹主义的动向非常明显,自民党在参众两院占少数的情况下,执政联盟必然要发生变化,可能要拉另一个政党加入变成三党联盟,届时这个小党作为关键少数将不断“拿捏”自民党。
自民党内部也出现了要求扩大联合执政伙伴以确保政权稳定运作的声音。在接下来的总裁选举中,与哪些政党合作预计将成为焦点之一。
据《朝日新闻》7日报道,自民党将就具体的总裁选举方式展开讨论,如果沿用去年相同的做法,那么投票与计票日很可能定在10月上旬。
来 源|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等
编 辑|王军利
校 审|曹 竞
值班编委|周 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