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地理】第352期
2025.9.21-9.27
●关注时事热点 提高学习实效
●详细内容观看 每周时事地理
1.米娜 桦加沙 浣熊 三台风相继生成
2025年9月中旬,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出现“三台共舞”局面,台风“米娜”“桦加沙”“浣熊”相继生成,形成复杂天气系统。
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广东登陆后,回到海里又上岸,再回到海里又上岸,在广西二登、三登。截至25日14时,“桦加沙”已经减弱为热带低压。
“桦加沙”的三次登陆:
①24日17时前后登陆广东阳江海陵岛沿海;
②25日6时30分前后登陆广西北海市沿海;
③25日12时登陆广西防城港市沿海。
今年第19号台风“浣熊”(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25日8时位于日本东京偏东方向约16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今年第20号台风“博罗依”(台风级)25日14时位于深圳东南方1961公里的菲律宾以东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达到33米每秒的风速,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
广东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副首席李芷卉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在拉尼娜状态下,西北太平洋暖池海温明显偏高,使季风槽偏西,台风生成位置也偏西,容易出现西行路径,使得登陆影响我国的台风数量偏多。
同时,南海中北部以及菲律宾以东海温偏高,使热带辐合带北推且异常活跃,生成多个对流云团,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形成台风。
此外,9月以来,西北太平洋副高维持一种带状分布,且异常偏北,其东侧的偏东气流以及西南季风将低纬度的暖湿气流不断输送到对流云团,加上西北太平洋副高位置明显偏西,脊线维持在北纬28°附近,其高空的偏东引导气流,会使台风西行路径为主,导致台风频繁影响华南。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9月25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新疆人民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庆祝大会。
知识链接:
1955年10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的议案,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并以原新疆省行政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区域,这是我国第二个省级自治地方。9月20日,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宣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
3.我国在北极冰区首次实现载人深潜
9月26日,搭载着100名科考队员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顺利返回上海。此次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创下我国北冰洋科考规模之最,首次实现了载人深潜器在北极冰区的下潜。
据悉,本次科考由自然资源部组织,派出“雪龙2”号、“极地”号、“深海一号”和“探索三号”四船共同实施。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北冰洋科学考察。
科考队统筹实施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任务,提升了对北冰洋快速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这些工作为深入理解和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雪龙2”号和“极地”号双船在楚科奇海台、加拿大海盆和北冰洋中央区域完成了海洋环境综合考察、载人深潜保障等任务。两船在高纬海域开展协同作业,填补了北冰洋高纬海区观测数据空白。
初步研究发现,北极部分海域底栖生物密度、生物多样性、个体体型在几十公里至上百公里空间范围内呈显著差异,为揭示极地深海底栖生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评估气候变化对深海底层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撑。
时事拓展:
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开通
9月23日凌晨4时48分,随着“伊斯坦布尔桥”轮从宁波舟山港启航,启程经北极航道驶往英国最大集装箱港口弗利克斯托港,这标志着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正式开通。
该航线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经白令海峡,单程18天左右,比传统航线缩短22天,碳排放降低50%。它是连接东亚与欧洲的新兴国际航运干线,也是“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成果。
北极东北航道的商业化运营,将改变亚欧贸易传统路径依赖,提升贸易效率。该航线专门服务跨境电商与高附加值货物,为中国高端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提供更快捷、低碳的物流选择,目前首航舱位全部订罄。
北极快航的开通,是我国践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为中国企业应对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欧洲及世界的经济联系,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时事地理】